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三江奔流 > 第257章 小胜的喜悦:试验田的丰收

第257章 小胜的喜悦:试验田的丰收(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林帆那番在低谷中的激昂陈词,如同拨开了笼罩在团队上空的迷雾,重新校准了前进的罗盘。争执与抱怨被搁置,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专注、更加务实的问题导向氛围。每个人都清楚,空谈无益,唯有拿出实实在在的结果,才能证明这条“新赛道”的价值,才能对得起叔叔的投资,对得起彼此的付出,更对得起石头叔那两亩寄托着希望与疑虑的茶园。

针对遇到的具体问题,团队迅速调整策略,分头行动,开始了更加精细化的攻坚。

牛博士不再执着于追求完美的全时全域数据覆盖。他接受了山区信号的现实约束,转而优化方案:将传感器数据采集频率调整为关键时段,利用边缘计算设备在本地进行初步处理和存储,选择信号相对稳定的夜间进行批量数据传输。同时,他与设备供应商反复沟通,更换了抗干扰能力更强的通信模块,并精心选择了传感器和微型气象站的布设点位,最大限度地规避地形遮挡。虽然无法做到百分百的实时,但关键的生长周期数据、土壤墒情变化、极端天气预警等核心信息,终于能够稳定、可靠地获取并用于指导生产了。

小敏则吸取了直播卡顿的教训。她不再将宝完全押在村里的公共网络上。团队斥资购置了性能更稳定的多网聚合路由器,可以同时接收不同运营商的信号,自动选择最优线路,大大提升了网络稳定性。同时,她精心设计了备播方案,准备了大量高质量的预热短视频和产品图文详情页,万一直播出现意外,可以立刻转为社群预售和平台店铺销售,确保营销活动不被彻底打断。对于直播内容本身,她更加注重故事性和互动性,将“数字茶园”的概念融入其中,准备向观众展示牛博士的那些监测数据和背后的科学管理故事。

阿雅则成为了最坚实的后勤保障和沟通桥梁。她几乎天天往石头叔的茶园跑,一方面协助牛博士进行设备维护和数据记录,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不断与石头叔沟通,用他能理解的语言解释每一项技术措施的目的,安抚他因为看到“新玩意儿”而产生的焦虑。当根据数据建议需要补充特定微量元素肥料时,是她陪着石头叔去选购,确保货真价实;当建议需要适当修剪部分过于密集的枝条以改善通风采光时,也是她耐心说服了心疼枝叶的石头叔。她的存在,让冷冰冰的技术数据,变成了石头叔可以触摸和信任的田间管理。

林帆则统筹全局,密切关注着每一环节的进展,协调资源,并根据牛博士提供的数据分析报告和阿雅的实地反馈,与石头叔一起动态调整管理方案。他牢牢记得叔叔关于“度”的提醒,在投入上精打细算,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时光在忙碌与期盼中悄然流逝。茶树在春风夏雨中抽枝展叶,那两亩试验田在精准的“照料”下,呈现出与周边茶园肉眼可见的差异。叶片更加肥厚油润,色泽均匀,嫩梢生长整齐有力。石头叔虽然嘴上不说,但眉宇间的疑虑渐渐被一种隐隐的期待所取代,他侍弄起这两亩试验田来,比以往更加精心。

终于,到了春茶采收的时节。

开采那天,团队全员到场。当嫩绿的茶芽被小心翼翼地采摘下来,经过传统的杀青、揉捻、烘干工艺制作成干茶后,无需冲泡,仅仅是干茶的品相,就让经验丰富的石头叔眼睛一亮!

“这茶条……这色泽……”他捧着一把新茶,凑在鼻尖深深一嗅,那股清幽持久的兰花香比往年任何一季都要浓郁、纯正,“成了!这茶,成了!”

随后的审评更是印证了这一点。茶汤清澈透亮,滋味鲜爽醇厚,回甘生津迅猛而持久,叶底嫩匀明亮。无论是外形、香气、汤色、滋味还是叶底,都明显优于他往年同期制作的茶叶,甚至不亚于一些知名品牌的高端茶品。

产量也传来了好消息。经过精准的水肥管理和科学的植保,这两亩试验田的鲜叶产量比去年同期提升了近百分之十五!品质和产量的双提升,意味着实实在在的收益增长。

紧接着,小敏策划的“数字茶园首采茶”专场直播如期而至。这一次,准备充分,网络流畅。镜头前,小敏娓娓道来这片茶园如何通过科技手段实现精细化管理,展示了牛博士的部分监测数据和茶园的变化;阿雅用本地话与石头叔互动,憨厚的石头叔看着自己种出的好茶,脸上笑开了花,那句“这新法子,管用!”的朴实评价,比任何广告语都更有说服力;林帆则从创业者的角度,分享了他们探索“新赛道”的初心与不易。

真实的故事,过硬的产品,顺畅的体验,再加上“数字茶园”、“科技助农”的独特卖点,这场直播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批带着故事和科技含量的茶叶,以高于石头叔往年售价百分之五十的价格,在直播开启后两小时内被抢购一空!后台订单纷至沓来,咨询信息络绎不绝。

当林帆将扣除服务成本后、远超预期的销售款项转到石头叔的账户上时,这位平日里不苟言笑的老农,看着手机上的到账信息,手指微微颤抖,眼眶竟有些湿润了。他用力握着林帆的手,声音哽咽:“小林……阿雅……还有牛博士,小敏姑娘……谢谢,谢谢你们!我种了一辈子茶,从来没卖过这么好的价钱!我……我后面那几亩地,全都交给你们弄!”

石头叔的转变和实实在在的收益,成了“新赛道”公司最有力、最真实的“活广告”。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在云岭村及周边乡镇传开。之前持观望态度的农户们坐不住了,纷纷找到阿雅或直接来到他们临时设在村委会的办公室,询问合作事宜。有想种果树的,有想搞特色养殖的,有合作社想整体打包寻求品牌和销售支持的……团队一下子从门可罗雀变得应接不暇。

这股动静,也引起了乡镇领导的注意。不久,乡镇党委书记亲自带队,来到云岭村调研“新赛道”公司的实践。他们仔细查看了石头叔的试验田,听取了林帆关于商业模式和社会效益的汇报,对团队将现代科技与乡村实际相结合、探索市场化赋能路径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

“你们这个‘新赛道’,方向找得准,路子走得实!”书记握着林帆的手说,“解决了我们政府想解决但又难以精准覆盖到每家每户的痛点。乡镇层面会全力支持你们,需要协调资源、对接政策,尽管开口!希望你们能把成功经验尽快复制推广,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

这次小小的、局部的胜利,如同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瞬间照亮了团队前行的道路,也驱散了积压在心中许久的阴霾。它不是终点,却是一个无比珍贵的里程碑。它用事实证明了“新赛道”计划的可行性,极大地鼓舞了团队的士气,让所有人真切地感受到,所有的汗水和坚持都是值得的。更重要的是,它赢得了最宝贵的两样东西——农户的信任和官方的认可。

手中握着石头叔的续约请求,面对着络绎不绝的咨询农户,承接来自乡镇领导的殷切期望,林帆和团队成员们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也清晰地意识到,他们的舞台,即将变得更加广阔。接下来的挑战,是如何将这份“小胜”的经验,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驶向那“更大的舞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