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三江奔流 > 第267章 “失灵”的技术与“冰冷”的界面

第267章 “失灵”的技术与“冰冷”的界面(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九叔公和春娥婶带来的触动,像一块投入心湖的石头,在林帆和阿雅心中持续荡漾着余波。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去观察和思考,那些被写进ppt、被视为乡村现代化利器的数字技术,在真实的乡村场景中,究竟是如何运行的。很快,更多“技术失灵”的案例,以远比ppt上的数据更为尖锐的方式,呈现在他们面前。

首先遭遇滑铁卢的,是技术核心“牛博士”引以为傲的智慧农业App。

为了推广这款耗费了他大量心血开发的App,牛博士信心满满地在村委会会议室组织了一场专门面向合作社骨干和种植能手的使用培训会。他特意准备了精美的ppt(同样是流畅而充满技术感的风格),详细讲解了App如何通过物联网数据实现精准灌溉、病虫害预警、农事记录、在线咨询等强大功能。

“只要我们打开这个界面,”牛博士用激光笔指着投影屏幕,上面是App色彩分明、信息密集的主页面,“这里显示实时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点击这个按钮,可以查看历史数据曲线,这里可以设置灌溉阈值,达到条件后系统会自动报警,或者联动灌溉设备……”

台下的村民们,大多是五十岁往上的叔叔伯伯,他们眯着眼睛,努力地看着屏幕上那些细小的文字和图标。会议室后排的几位,甚至下意识地身体前倾,脖子伸得老长。

理论讲解结束,进入实际操作环节。牛博士和助手给前来听课的每位村民分发了一张印有App下载二维码和简单注册步骤的传单,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智能手机尝试下载和使用。

现场立刻陷入了一片混乱和低声抱怨之中。

“牛博士,这个码……怎么扫来着?是用那个‘扫一扫’吗?我找找……”一位大叔手忙脚乱地划拉着手机屏幕,半天找不到正确的应用。

“这个字太小了哇!眯着眼都看不清写的啥!”另一位大爷嘟囔着,把手机拿得远远的,又凑到眼前,表情痛苦。

“点一下这个,哎呦,怎么又蹦出来个框框?这是啥意思?同意啥玩意儿?”一位大妈不小心点到了用户协议弹窗,看着密密麻麻的小字,一脸茫然。

“我想看看那个土壤湿度,点这里……不对吗?点哪里来着?刚才你说是哪个图标?”操作步骤稍微一多,很多人就记不清了。

一位性格耿直的老农,在尝试了几次都未能成功找到他想看的“浇水提醒”功能后,终于失去了耐心,把手机往桌上一放,声音洪亮地抱怨道:“搞这么麻烦作甚咧!看个土干不干,我用手一捏不就知道了?浇水?我在地头扯着嗓子喊一声,让娃子去开闸,不比这戳来戳去方便?这玩意儿,看着花里胡哨,中看不中用!”

这话像一盆冷水,浇在了牛博士头上。他愣住了,看着台下村民们大多面露难色,或者干脆放弃操作开始闲聊,与他预想中大家踊跃尝试、惊叹科技便利的场景截然不同。

他开发的App,在实验室测试时,在年轻同事试用时,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界面遵循了现代设计规范,信息架构清晰,功能强大。但他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他的目标用户,是一群眼睛可能已经老花,对复杂交互逻辑感到陌生,甚至对“弹窗”、“权限”、“设置”等概念感到恐惧的老年农民。

技术本身是先进的,逻辑是严谨的,但因为它缺乏对使用者认知习惯、身体条件和心理需求的深入理解,变得“冰冷”而难以接近,最终在推广中“失灵”。那精心设计的界面,在老人们看来,不是通向智慧农业的大门,反而是一道道需要费力破解的谜题。

与此同时,内容官“小敏”也在她擅长的领域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挫折。

为了推广村里新一批收获的土蜂蜜,小敏精心策划了一场直播带货。她研究了当下最流行的直播话术和营销策略,准备了专业的灯光设备,背景布置得充满田园风情又兼具格调。

直播开始,观看人数稳步上升。小敏热情洋溢地介绍着蜂蜜的品质:“家人们看过来!我们云岭的土蜂蜜,色泽金黄透亮,口感醇厚绵长,是自然成熟的封盖蜜哦!今天我们的价格绝对是‘价格锚点’级别的优惠!大家想象一下,在清晨的阳光里,冲上一杯我们的蜂蜜水,那种‘沉浸式体验’带来的甜美和健康……”

她卖力地讲解着,互动区却显得有些冷清。偶尔有订单,也多是来自外地的、熟悉网络购物的年轻观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