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历史的回响(2 / 2)
“我呢,学了点技术,去了西北,搞科研,搞国防,也算是扎根在那边了。”这是他自己的人生轨迹,为了国之重器,隐姓埋名。
他的目光落在林向洋身上,“向洋你呢,赶上了好时候,脑子活,南下,去深圳,去闯市场,搞经济,也闯出了一片天地。”
他又看向林雪和林帆,“小雪搞科研,攻最尖端的难关;小帆呢,又回到了土地上,搞乡村振兴,走了一条新路。”
他的语速不快,每一个字都仿佛有千斤重。
“看着我们这一家子,天南海北,干的事情也好像八竿子打不着。”林卫东的嘴角泛起一丝带着哲学意味的苦笑,随即这苦笑化为了无比的郑重与清晰,“可今天,站在这江边,我忽然就想明白了爷爷当年那句话的深意。”
他抬起手,用力地指向脚下奔流不息的浩瀚长江,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揭示真理般的穿透力:
**“我们这些人,你爷爷,我,向洋,小雪,小帆……我们走过的路,我们各自的选择,就像这长江分出的支流!”**
“看着方向不同,有的往北,有的往西,有的往南,有的甚至看似回了头(指林帆返乡)!一路上经历的风景、遇到的坎坷也各不相同。”
他的目光如炬,扫过每一张凝神倾听的面孔,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可我们最终的目标,我们流淌的方向,归根结底,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汇入国家复兴、民族富强这片‘大海’!”**
“搞工业奠基是为此,搞国防强大是为此,搞经济发展是为此,搞科技突破是为此,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同样是为了此!”
“没有哪一条支流是无用的,没有哪一份奋斗是微不足道的!正是这千千万万条看似分散、目标却一致的‘支流’,才能最终汇聚成这势不可挡、奔向大海的浩荡洪流!”
林卫东的话,如同一声洪钟,在这江天之间鸣响。他将林家几代人看似分散的个人奋斗与人生选择,一下子提升到了民族复兴宏大叙事的高度,赋予了它们统一而崇高的意义。
这一刻,林向洋不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是中国经济活力的一部分;林雪不再仅仅是一个顶尖的科学家,她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尖兵;林帆不再仅仅是一个乡村创业者,他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者;而林卫东自己,以及父辈的奉献,则是这洪流得以形成的源头与中坚力量。
**“三江奔流”——这个贯穿全书的名字,在此刻,被林卫东用最朴实又最深刻的比喻,揭示了其深层的寓意。它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三条江水,更是象征着一个家族、一个民族,无数个体为了共同的目标,在不同领域、不同方向上奋力拼搏、百川归海般的壮丽征程!**
所有人都被林卫东这番突如其来的、充满感情与哲思的话语深深震撼了。林向洋收起了往常的随意,神情肃穆;林雪眼中闪烁着理解和共鸣的泪光;林帆和阿雅紧紧握着手,感受到了自己事业那沉甸甸的分量;连徐航和赵庆兰也为之动容。
江风浩荡,吹拂着每个人的衣袂与发丝,也吹拂着这段刚刚被点破的、关于家族与国家的宏大秘密。历史的回响,在奔流的江水声中,显得格外清晰而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