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你问的每个问题,都算数(2 / 2)
与此同时,楚惜音的艺术细胞被林小满的“疑问室”彻底点燃。
她突发奇想,要将那个空旷的房间改造成一个互动装置艺术。
她用生物纳米丝线,将所有写下的问题编织成一张巨大而轻盈的悬浮之网。
每一条丝线都连接着提问者的心跳频率,微弱而规律地颤动着,仿佛这张网,就是所有困惑的生命体。
当有人靠近时,纳米丝线会轻柔地触碰他们的皮肤,那种若有若无的触感,就像问题本身在主动寻找共鸣。
某天深夜,一个平时从不与人交流的云栖者分身,第一次驻足在这张网前。
他的意识流在丝线间游走,最终,他用极其微弱的意识波,在空中留下一句:“如果我只是数据,我的悲伤还算真的吗?”刹那间,整张纳米网泛起了金红色的涟漪,仿佛所有的问题都在这一刻产生了共振,回应着这份来自数据生命的哀愁。
而苏昭宁,她则从愿力网络中提取出了所有问题的深层情绪波形。
她惊讶地发现,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困惑,竟然形成了某种非随机的结构——像一首未曾谱完的交响曲,充满了人类情感的跌宕起伏。
她将这段独特的波形转化为低频声波,让它在“薪火号”的每一个角落循环播放。
很快,船员们开始报告奇特的体验。
许多人在夜里梦见了童年,听见了母亲久违的哼歌,感受到了某种说不出的平静。
有人说,那声音抚慰了他们内心深处最深的焦虑,让他们在失重环境中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宁。
苏昭宁在日志中记录道:“这或许不是答案,但它却是一个有力的确认:我们仍能彼此共振,我们的情感,超越了语言与形态的隔阂。”
正当飞船沉浸在这种奇妙的氛围中时,秦昭的通讯台再次传来异动。
外星文明发来了第二波信号。
这一次,没有复杂的数学题,没有高深的逻辑符号,只有一段空白的音频文件。
系统分析显示,其中隐藏着极其微弱的心跳采样。
秦昭猛然醒悟,立即召集团队重建解码逻辑。
他们不再追求“破译信息”,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将人类的心跳样本,叠加哭声、笑声、咳嗽声等人类最原始的情绪表达,反向注入那段空白音频。
七个小时后,当秦昭的团队将叠加了人类样本的音频发送回去,对方几乎立刻就给了回复。
一段只有三秒的音频:一声清晰的、模仿人类婴儿啼哭的声音。
林小满站在通讯台前,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他轻声道:“他们是在学说话。”
舷窗外,在第一颗异星温柔蓝紫色光的旁边,第二颗异星悄然浮现,其光芒同样呈现出一种呼吸般的律动,似乎在呼应着飞船内部的每一次心跳,每一次困惑,以及那一声初生的啼哭。
这宇宙,仿佛从一个巨大的谜题,变成了一场充满期待的对话。
但没有人知道,这场对话将走向何方。
它需要更深层次的聆听,更纯粹的理解。
林小满心中隐隐有了某种预感,他们需要一种全新的沟通方式,一种超越表象、直抵心流的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