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硝烟骤起:光刻机停摆与“长城”预案启动(1 / 2)
2024年3月的合肥,春寒料峭。星海科技芯片生产基地内,往日井然有序、充满精密运行嗡鸣的核心光刻区,此刻却被一种压抑的寂静所笼罩。那台价值数亿美元、承担着下一代SoC芯片流片关键任务的7纳米光刻机,如同一个被抽走了灵魂的钢铁巨人,静静地矗立在洁净车间中央,其控制面板上刺眼的红色故障代码,像一道狰狞的伤疤。
几名核心工程师围在设备旁,眉头紧锁,手中的检测仪器反复确认着一个他们不愿相信的事实——来自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的核心控制模块被远程锁死,彻底停止了工作。不仅仅是这一台,星海科技储备用于产能扩张的另外两台同型号光刻机,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
“林总,确认了。”陈默的声音透过电话传来,带着一丝竭力压抑的愤怒和沉重,“黑石私募主导,联合应用材料,以所谓的‘潜在国家安全风险’为由,单方面切断了核心部件的供应和技术支持。远程锁死,是他们的第一步。”
总经理办公室内,林澈站在落地窗前,背影挺拔。窗外,是仍在蓬勃建设的汽车工厂,而窗内,却是一场骤然降临的风暴。他握着手机的指节微微泛白,但声音却异常平静:“影响范围和时间?”
“影响是致命的。”陈默语速很快,“没有这个核心模块,我们的7纳米及更先进工艺研发和量产能力被直接阉割。最直接的影响是,下一代车载智能SoC芯片的流片计划,至少要推迟6个月以上。这不仅仅是时间,更是我们‘星海01’汽车智能化迭代的节奏被打乱,是与华为、蔚来等客户签订的未来订单存在违约风险,是我们整个芯片战略的咽喉被扼住!”
6个月。在日新月异的芯片行业,这几乎是判了死缓。
“知道了。”林澈只回了三个字,挂断了电话。他转身,目光扫过办公室内闻讯赶来的李娜和张岳,眼神锐利如刀。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林澈走到办公室一侧的白板前,拿起笔,迅速写下了几个关键词:“黑石/应用材料”、“禁运”、“6个月延期”。然后,他在旁边重重地画了一个圈,写下两个字:“长城”。
“启动‘长城’预案!”林澈的声音不容置疑,“默哥,你负责技术攻坚线,立刻激活我们2022年就开始秘密筹备的‘国产设备备份方案’,联合北方华创、中微半导体,成立联合攻关小组,目标只有一个:在最短时间内,拿出这个核心控制模块的替代品!”
“明白!”陈默立刻领命,“北方华创在蚀刻和薄膜沉积领域已经有替代基础,中微在介质刻蚀方面也有储备。虽然性能参数和稳定性可能暂时无法完全对标,但解决‘有无’问题是第一位的。我马上飞往北京,亲自协调。”
“娜姐,”林澈看向李娜,“资金和供应链保障。预案中的‘半导体装备突围基金’立刻启用,首批投入10亿元,专款专用,支持联合攻关。同时,启动全球非美系供应链的紧急排查和替代方案寻源,哪怕成本高出数倍,也要建立一条‘去美化’的备份供应链。”
“资金即刻到位。”李娜毫不犹豫,“同时,我会牵头法务团队,研究针对黑石和应用材料的反制措施,以及应对潜在国际仲裁的方案。”
“张总,”林澈最后看向张岳,“澈宇层面,加大对国内半导体设备、材料、EDA软件等所有‘卡脖子’环节的初创企业的扫描和投资力度,估值可以放宽,速度要快!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更庞大的国产替代生态。”
命令一条条发出,整个星海科技的应急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高速运转起来。多年的未雨绸缪,在此刻显现出价值。恐慌被迅速压制成冷静的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