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避入深山去,独行寻参踪(2 / 2)
背夹子:一个特制的树皮背篓,用来盛放挖出的人参和其他采集到的细小山货。
除此之外,他还准备了足够支撑一个月的压缩干粮(主要是炒面和肉干)、盐巴、一小瓶用来消毒疗伤的高度白酒、火镰火石(备份火种)、一块厚重的油布(防雨和夜间露宿)、绳索、以及少量的备用弹药。
他将行囊打理得井井有条,每一个物件都放在最顺手的位置。整个过程,他神情专注,如同一个即将出征的将军在检查自己的装备。
魏红和大姐程立春默默地看着他忙碌,没有打扰。魏红将他换洗的衣物叠得整整齐齐,又偷偷在他的行囊角落里塞了一小包她亲手晒制的、提神醒脑的干薄荷叶。
出发的前夜,程立秋抱着小石头,逗弄着摇车里的瑞山瑞雪,陪着魏红说了很久的话。他细细叮嘱家里的大小事情,从参田的看护到柴火的储备,事无巨细。魏红依偎在他怀里,静静地听着,将他的每一句话都记在心里。
第三天拂晓,天际刚泛起鱼肚白,程立秋便起身了。他最后检查了一遍行装,将那杆半自动步枪背在身后,索宝棍握在手中。
魏红坚持要送他出院门。晨雾缭绕,空气中带着草木的清香和凉意。她替程立秋整理了一下衣领,将一把用红布包着的、求自屯里小庙的平安符,塞进他贴身的衣兜里。
“一定……一定要小心。”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这一句带着颤音的叮嘱。
程立秋重重点头,用力抱了抱她,在她额头印下深深一吻。“等我回来。”说完,他毅然转身,大步流星地踏上了通往黑瞎子岭深处的山路,再也没有回头。
他的身影很快消失在朦胧的晨雾和茂密的山林中。魏红站在院门口,直到再也看不见他的背影,才任由冰凉的泪水滑落脸颊。她知道,她的男人,又一次为了这个家,走向了充满未知与危险的征途。
程立秋沿着猎人和采参人踩出的、若隐若现的小径,一路向东南方向深入。他避开了人们常去的区域,专门挑选那些地势险峻、人迹罕至的“老戗子”。这里才是真正可能藏着大货(品相极佳的老参)的地方。
越往里走,山路越是难行。参天古木遮天蔽日,林下光线昏暗,藤蔓缠绕,荆棘丛生。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腐殖质气味和湿漉漉的潮气。各种鸟鸣兽吼,从密林深处传来,更添了几分原始和神秘。
程立秋手持索宝棍,一边拨开齐腰深的杂草和横生的枝杈,一边锐利地扫视着周围的林地。他寻找着适合人参生长的环境——背风向阳的山坡,排水良好的腐殖土层,以及特定的伴生植物,比如椴树、柞树树下。
他走得很慢,很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的迹象。口中低声哼唱着不知传了多少代、调子古朴苍凉的寻参歌谣,既是给自己提神鼓劲,也是遵循着古老的习俗,祈求山神指引,草仙显灵:
“(哎呦——)”
“手拿索宝棍(呦嘿),”
“脚踩东山梁(哎嘿)。”
“山神老爷(呦)开开眼,”
“给咱指个(那)大货的方向(哎嘿呦)!”
“(呦嗬嘿——呦嗬嘿——)”
低沉而富有韵律的号子声,在寂静的山林中悠悠回荡,带着一种与自然对话的虔诚和孤独行者特有的苍凉。程立秋的身影,在这广袤无垠、危机四伏的原始森林中,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坚定。他避开了烦扰,投入了山的怀抱,开始了又一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孤独猎途。他的目标,是那隐匿在深山之中的“黄金”,更是对家庭未来的一份沉甸甸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