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楚山凤泣】荆门石语:这山崖会说话!(1 / 2)
【一:荆门天险,楚语惊魂】
荆门的秋,是被江风揉碎的肃杀。
两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对峙于大江两岸,它们犹如两把巨斧劈开大地一般陡峭险峻,直插天际。墨绿色的岩壁仿佛被岁月侵蚀,上面长满了厚厚的青苔,经过江雾的浸润显得格外湿润,散发着令人心寒的光芒。
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腾不息,穿过狭窄的峡谷,汹涌澎湃,波涛滚滚。急流中的浪花不断冲击着岸边的悬崖绝壁,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宛如万马奔腾、雷霆万钧之势。这雄浑壮阔的声音与山谷间传来的阵阵猿猴啼叫声相互呼应,共同奏响一曲惊心动魄的交响乐,成为荆门地区独一无二的奇异景象。
一支庞大的秦军船队静静地停泊在峡口处的一片浅滩之上。高大雄伟的楼船上飘扬着鲜艳夺目的玄鸟旗帜,在狂风中迎风招展,猎猎作响。身披重甲的士兵们紧紧握着手中锋利的兵器,手扶着船头那精美的青铜栏杆,目光锐利而警觉地扫视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峭壁——因为他们深知,此地乃是楚国境内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冲,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所。自从发生了那场神秘莫测的巴陵鬼火事件之后,这支秦军队伍便一直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不敢有丝毫松懈,生怕遭遇不测之祸。
“将军,前面就是荆门关旧址了。”蒙武的声音被江风裹着,传到王翦耳中。他指着左侧峭壁的半山腰,那里隐约可见残破的城垛,被岁月侵蚀得只剩模糊的轮廓,“楚亡后,这里就成了荒关,只有少量流民偶尔出没。”
王翦立在“镇南号”甲板上,腰间断水剑的剑穗被江风吹得贴在甲胄上。他抬头望去,峭壁高耸入云,顶部的岩石形状奇特,像是蛰伏的巨兽,透着一股压迫感。“传令下去,船队缓慢推进,弓箭手列阵,防备峭壁上的伏兵。”他沉声下令,心中总觉得这荆门关透着反常的死寂——按常理,如此险要之地,即便废弃,也该有鸟兽踪迹,可此刻除了江声和猿啼,竟听不到一丝其他声响。
船队缓缓驶入峡口,江风突然变得阴冷,雾气也愈发浓重,能见度不足五丈。就在这时,一阵模糊的声音顺着风传来,像是女子的呜咽,又像是孩童的歌谣,断断续续,带着楚地特有的婉转,却透着说不出的阴森。
“什么声音?”一名年轻士兵脸色发白,握紧了手中的长矛,“是……是鬼哭吗?”
声音越来越清晰,竟是一段楚地童谣,反复吟唱着:“江水寒,山崖险,秦兵过,尸骨残……”调子简单,却像淬了冰的针,扎得人心里发毛。更诡异的是,这声音像是从峭壁深处传来,四面八方都能听到,却找不到源头。
“是楚语!”蒙武脸色凝重,他精通楚地方言,听得真切,“这童谣是楚地流传的《荆门关谣》,传说当年楚灵王在此兵败,冤魂不散,便化作歌谣诅咒过关之人!”
士兵们顿时骚动起来,脸上满是惊惧。自巴陵遭遇磷火阴兵后,秦军士兵对楚地的诡异之事早已心存忌惮,此刻听到这亡魂般的童谣,更是人心惶惶。“将军,这地方邪门得很,不如我们绕路走吧!”有士兵忍不住喊道。
李信怒喝一声:“休得胡言!不过是些虚无缥缈的声音,岂能动摇军心?”他拔出环首刀,指向峭壁,“定是项氏余孽藏在暗处装神弄鬼,待我带人上去,把他们揪出来!”
王翦却抬手按住了他,目光死死盯着峭壁的岩石:“不对劲。这声音不像是人能发出的,更像是……岩石本身在‘说话’。”他早年在骊山陵督造时,曾见过能共鸣的奇石,遇风便会发出声响,只是从未听过如此清晰的歌谣。
他让人取来弓箭,搭上火箭,射向声音最集中的峭壁。火箭带着火光撞在岩石上,“噗”的一声熄灭,却在这时,童谣的调子突然变了,变得尖锐刺耳,像是在发怒,江风也骤然加剧,吹得船身剧烈摇晃。
“将军,你看!”了望手的惊呼传来,指向峭壁的一处凹陷,“那里有影子!”
王翦顺着他所指望去,只见雾气中,峭壁的凹陷处隐约有一个巨大的黑影,轮廓像是人形,却比常人高大数倍,随着雾气流动,黑影竟缓缓移动起来,像是在俯瞰秦军船队。
【二:凿崖探秘,禹王碑文】
“是山鬼!”士兵们的恐慌达到了顶点,有人甚至开始后退。李信见状,正要下令强攻,却被王翦喝止:“不可鲁莽!这黑影未必是敌,先凿开发声的岩石,查明真相再说!”
王翦深知,楚地多诡谲之事,一味强攻只会徒增伤亡。他下令船队停靠在峭壁下的平缓处,派五十名精壮士兵携带凿子、锤子等工具,登上崖壁,寻找声音的源头。
士兵们沿着预先搭好的云梯向上攀爬,江风呼啸,脚下是湍急的江水,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爬到声音最集中的位置,一名士兵用锤子敲了敲岩石,只听“咚”的一声闷响,岩石竟发出共鸣,童谣的声音愈发清晰,震得人耳膜发疼。
“将军,这岩石是空的!”士兵高声喊道。
王翦心中一动,下令道:“凿开它!小心行事,不可损坏岩石内部的东西!”
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锤子和凿子撞击岩石的声音在峡谷中回荡,与江声、童谣交织在一起,格外刺耳。这岩石异常坚硬,士兵们凿了半个时辰,才凿开一个三尺见方的洞口。洞口刚开,一股阴冷的气流扑面而来,童谣的声音从洞口涌出,比之前更加清晰,同时,一道微弱的青光从洞口透出,在雾气中泛着诡异的光。
“将军,里面有东西!”士兵的声音带着颤抖。
王翦让士兵们用火把照明,探头向洞口望去。只见岩石内部是一个狭长的石室,石室的墙壁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古篆,青光正是从这些刻字上发出的。而那童谣的声音,正是石室共鸣产生的——江风灌入石室,与刻字震动,便形成了类似人声的歌谣。
“是禹王碑文!”蒙武凑近洞口,看清刻字后失声喊道。他早年在咸阳秘阁见过禹王治水的古篆拓片,与石壁上的字体一模一样,“传说禹王治水时,曾在荆门刻石记功,没想到竟是真的!”
王翦示意士兵们扩大洞口,以便进入石室探查。随着洞口扩大,更多的碑文显露出来,青光也愈发明亮。士兵们小心翼翼地进入石室,火把的光芒照亮了整个空间,只见石室尽头的石壁上,刻着一幅巨大的治水图,图上标注着江河、山脉,正是上古时期的九州地形图。而两侧的石壁上,刻满了禹王的治水功绩,字体古朴苍劲,透着一股威严。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的火把照到了石室最内侧的石壁,上面刻着一行单独的古篆,与其他功绩碑文隔开,字迹更加潦草,像是仓促刻成。“将军,这里有一行奇怪的字!”
王翦立刻走进石室,顺着士兵所指望去,瞳孔骤然收缩。那行古篆清晰地刻着:“秦德不昌,不过三代”。
表层钩子在这一刻骤然浮现!“秦不过三代”的字样,如同一道惊雷,在士兵们心中炸开。石室里瞬间一片死寂,只有火把燃烧的“噼啪”声,士兵们面面相觑,脸上满是震惊与恐慌。楚地本就流传着“亡秦必楚”的谶语,如今禹王碑文上竟出现这样的预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人心浮动。
“妖言惑众!”李信怒不可遏,拔出刀便要劈向石壁,“这定是项氏余孽伪造的,意图动摇我军军心!”
“住手!”王翦喝止了他,眼神凝重地盯着那行碑文,“这字体是禹王古篆,绝非后人伪造。而且这岩石坚硬异常,若要伪造,绝非短时间能成,更不可能做到与山体融为一体。”他伸手抚摸着碑文,指尖能感受到刻痕的深度和年代感,绝非近代所能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