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秦风骨:王翦传 > 第41章 【淮阴月冷】韩信乞食:这漂母赠兵书!

第41章 【淮阴月冷】韩信乞食:这漂母赠兵书!(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天刚蒙蒙亮,韩信就被淮水边传来的洗衣声吵醒了。他揉了揉眼睛,从怀里拿出那本《孙子兵法》注本,借着晨光继续研读。经过一夜的思考,他更加确定这本注本就是王翦批注的,心中对漂母的感激也愈发深厚——他实在想不通,一个普通的漂母,怎么会拥有如此珍贵的兵书。

他翻到“军争篇”,正读到“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突然发现这一页的纸似乎比其他页厚了些。他用手指轻轻摩挲着书页,感觉里面好像夹着什么东西。

“难道里面藏着别的东西?”韩信心中一动,小心翼翼地用指甲沿着书页的边缘刮了刮。纸页已经有些脆弱,他不敢用力,生怕把纸弄破。刮了一会儿,他终于看到了一丝缝隙,里面似乎有一张薄薄的东西。

他屏住呼吸,用手指慢慢把缝隙撑开,然后小心翼翼地将里面的东西抽了出来。那是一张用羊皮制成的地图,约莫巴掌大小,上面用朱砂和墨汁画着一些线条和符号,看起来像是某个地区的地形地貌图。

韩信把地图铺在地上,借着晨光仔细辨认。地图的左上角写着“沛县境”三个字,右下角画着一条蜿蜒的河流,标注为“泗水”。地图上还画着几个小小的城邑,分别标注为“沛县”“丰邑”“泗水亭”等,每个城邑旁边都有一个小小的数字,似乎是人口或兵力的记载。

“沛县地图?”韩信心中疑惑不解。王翦大将军是秦国人,他的批注兵书里,怎么会夹着一张沛县的地图?而且沛县地处楚国旧地,距离咸阳千里之遥,这张地图的用途是什么?

他继续观察地图,发现泗水亭旁边画着一个小小的旗帜图案,旗帜道这沛县有什么重要的人物姓刘?”他在脑海中搜索着关于沛县的记忆,却没想起有什么有名的人物姓刘。

地图的边缘还有一些细小的批注,用的是和兵书批注一样的字迹,显然也是王翦写的。其中一条批注写道:“泗水亭扼泗水之险,可屯兵千人,进可攻,退可守,乃兵家必争之地。”另一条批注写道:“丰邑多豪强,若得一人相助,可安沛县之境。”

韩信看着这些批注,心中的疑惑更甚了。王翦大将军为何会如此关注沛县?他批注这本兵书时,为何要把这张沛县地图夹在里面?而且漂母又为何会拥有这本兵书,还把它送给了自己?

他突然想起了漂母昨天说的话:“这是我年轻时偶然得到的,本想留给我那不成器的儿子,可他偏偏不喜兵法,只喜欢种地。”难道漂母年轻时曾与王翦大将军有过交集?或者说,漂母的家人曾在王翦麾下效力?

韩信摇了摇头,觉得这些猜测都太过离奇。一个普通的漂母,怎么会和大秦的战神扯上关系呢?他把地图小心翼翼地折好,夹回兵书里,然后把兵书重新包进布包里,贴身藏好。

他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决定去找漂母问个明白。他记得漂母说过,她每日天不亮就去淮水边漂洗棉絮,现在这个时候,她应该还在河边。

韩信快步走出破庙,朝着淮水边的方向走去。清晨的淮阴城笼罩在一层薄雾中,空气里带着淡淡的水汽和青草的香气。他走在青石板路上,心里既期待又紧张——他期待能从漂母口中得知兵书和地图的秘密,却又担心真相太过离奇,超出自己的想象。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韩信终于来到了淮水边。只见岸边停着十几艘小船,几个漂母正坐在船头漂洗棉絮,其中一个穿着蓝布裙的老妇人,正是昨天赠他兵书的张婆婆。

“婆婆!”韩信朝着漂母喊道,快步走了过去。

漂母听到声音,抬起头,见是韩信,脸上露出了笑容:“是你啊,怎么这么早就来了?是不是兵书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韩信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婆婆,我确实有一事不明,想向您请教。”他从怀里拿出布包,打开,取出兵书,“这本兵书里,夹着一张沛县地图,而且兵书的批注,似乎是王翦大将军写的。您能告诉我,这兵书您是怎么得到的吗?”

漂母听到“王翦大将军”四个字,眼神突然变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平静。她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木槌,看着韩信:“看来,这书终究还是找到了懂它的人。既然你已经发现了地图和批注,那我也就不瞒你了。”

【四:漂母诉旧,故交遗愿托奇兵】

淮水的水波轻轻拍打着船舷,泛起细碎的涟漪。漂母停下手中的活计,目光望向远方,仿佛陷入了回忆。韩信站在船头,大气不敢出,静静地等待着漂母的回答。

“我年轻时,并非是个普通的漂母。”漂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沙哑,“我丈夫曾是王翦大将军麾下的一名校尉,名叫张毅。当年王翦大将军伐楚时,我丈夫随军出征,在一场战役中不幸阵亡,留下我和年幼的儿子相依为命。”

韩信心中一惊,没想到漂母竟然是王翦麾下校尉的遗孀。这就难怪她会拥有这本带有王翦批注的《孙子兵法》了。

“我丈夫阵亡后,王翦大将军念及他生前的功绩,便把这本《孙子兵法》注本送给了我,说是让我留给儿子,希望他将来能继承父业,为国效力。”漂母继续说道,“可我儿子从小就体弱多病,不喜兵法,只喜欢种地。后来他长大了,娶了媳妇,生了孩子,日子过得也算安稳。只是前年,他染上了风寒,久治不愈,也走了……”

说到这里,漂母的声音有些哽咽,眼角泛起了泪光。韩信看着漂母,心中充满了同情。他没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老妇人,竟然有着如此坎坷的命运。

“这本兵书,我一直珍藏着,舍不得给任何人。”漂母擦了擦眼泪,继续说道,“直到昨天,我在市坊里看到你,见你虽落魄,却有一股英气,而且面对王老三的欺凌,也没有丢掉自己的骨气。我便想起了我丈夫,想起了王翦大将军,觉得你或许就是那个能继承这本兵书的人。”

“那……那夹在兵书里的沛县地图,又是怎么回事呢?”韩信问道。

漂母叹了口气:“那地图,是王翦大将军当年亲手画的。他伐楚之后,曾对我丈夫说过,沛县虽小,却是个藏龙卧虎之地,将来或许会有能改变天下格局的人出现。他画这张地图,就是为了提醒后人,若有机会,一定要关注沛县的动向。”

“改变天下格局的人?”韩信心中一动,“难道王翦大将军早就预料到,沛县会出现这样的人?”

漂母点了点头:“王翦大将军一生征战,识人无数,他的眼光绝不会错。他曾说过,秦虽统一六国,但律法严苛,百姓苦不堪言,将来必生大乱。而沛县地处楚地,民风彪悍,又扼泗水之险,若有明主在此崛起,必能成就一番大业。”

韩信看着漂母,又看了看怀里的兵书和地图,心中突然明白了什么。王翦大将军批注这本兵书,又把沛县地图夹在里面,恐怕不仅仅是为了给后人留下兵法心得,更是为了寻找一个能在乱世中崛起,改变天下格局的人。而漂母把这本兵书送给自己,就是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的人。

“婆婆,您放心,我绝不会辜负您和王翦大将军的期望!”韩信对着漂母深深一揖,语气坚定地说,“我一定会好好研读这本兵书,熟悉这张地图,将来若有机会,必当前往沛县,寻找那位能改变天下格局的明主,辅佐他成就大业,安定天下!”

漂母看着韩信坚定的眼神,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好,好!我果然没有看错人。你记住,无论将来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只要你心怀天下,善待百姓,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她从船上拿起一个布包,递给韩信:“这里面有一些干粮和碎银子,你拿着,路上用。你若想去沛县,就沿着泗水北上,约莫半个月的路程就能到了。到了沛县,你可以先去泗水亭打听一下,那里或许会有你想找的人。”

韩信接过布包,心中充满了感激。他再次对着漂母深深一揖:“婆婆大恩,韩信永世不忘!他日我若能成就大业,必当回来接您,让您安享晚年!”

漂母摆了摆手:“我老了,哪里也不想去了,就在这淮水边安度余生就好。你只要能记住自己的誓言,为天下百姓做些实事,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了。”

韩信点了点头,不再多言。他紧紧抱着怀里的兵书和布包,转身朝着泗水北上的方向走去。晨光洒在他的身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他走得坚定而从容,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人生,从这一刻起,将彻底改变。

淮水的水波依旧轻轻拍打着船舷,漂母站在船头,看着韩信渐渐远去的背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知道,王翦大将军的遗愿,或许很快就要实现了。而那本带着批注的《孙子兵法》和那张沛县地图,也将在韩信的手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改变整个天下的格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