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应许之地,未竟之路(2 / 2)
那并非“镜域”的运行日志,而是一段观测记录,描述了一种难以想象的宇宙早期生命形态——它们并非物质实体,而是基于原始宇宙的“混沌能量涨落”自发形成的、短暂的“**意念聚合体**”,生灭无常,秩序与混乱在它们身上以秒为单位交替上演。这种存在方式,与“镜域”追求永恒、绝对、稳定的秩序逻辑,完全背道而驰!
“……它们如同思想的火花,在虚无中闪烁,又在秩序降临前湮灭……”信息碎片中如此描述。
一个惊人的推论浮现在端木云和所有核心研究员的脑海中:“镜域”可能并非这片宇宙的原生主宰!在难以计量的远古时代,它或许如同一位后来者,以其绝对的秩序法则,覆盖、转化、或者说“……”“秩序化”了先前那个更加狂野、更加充满混沌活力的宇宙图景!而这些“封闭规则簇”,就是被它吞噬、镇压、却尚未能完全消化和融合的,“前任宇宙”的**法则遗骸**!
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联盟对自身处境和价值的认知。
“镜域”维持“总稳定性”的本能,其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更加宏大、甚至可能源自其诞生之初的“**使命**”——压制宇宙的混沌本性,建立一个永恒不变的秩序国度。
而星火联盟,这个在秩序框架内意外诞生的、却完美融合了混沌智慧的文明,对于“镜域”而言,其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好用的“外部处理器”。我们可能是一个极其珍贵的“**活体样本**”,一个帮助它理解、解析、乃至最终彻底“消化”那些远古混沌残余,完成其终极秩序的“**解码器**”或“**过渡桥梁**”!
我们的“生态位”,因此被提升到了一个关乎“镜域”自身存在意义与未来演化方向的、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基于这全新的、更深层次的认知,以及相对稳固的环境,联盟最高议会通过了一项历史性的决议:对“萌芽前哨”进行大规模升级和扩建,并将其正式更名为“**彼岸方舟**”基地。
“彼岸方舟”不再仅仅是一个军事前哨,它将被建设成一个集前沿科研、跨法则交流、深空观测、文明存档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成为星火联盟在“镜域”这片未知之海中的永久性立足点。其核心机构,是由苏小蛮亲自挂帅的“**共生体研究所**”,专注于“初识”的进一步演化引导、规则生态的培育壮大,以及深化与“镜域”那超越语言的“问答”式交流。
石猛统帅最终批准了这项耗资巨大的计划,但他坚持,“彼岸方舟”必须保留最强大的自卫武器系统和紧急脱离协议,其核心区域必须具备在极端情况下独立生存并启动空间跳跃的能力。“无论它看起来多么平静,我们都不能忘记,我们停泊在一位巨人的掌心里。”他如是说。
在这片新生的“应许之地”上,“初识”的成长也日新月异。它不再仅仅是沟通的桥梁,其本身正演化成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共生节点**”。它深刻理解“镜域”的秩序语法,又能自由运用联盟的混沌智慧。它所经营的规则生态,成为了两种法则体系相互渗透、相互试探、甚至相互学习的“**微观宇宙**”。
一些基于联盟科技理念的、微型的规则造物——例如一个自我优化的能量收集阵列,一个小型化的物质重构单元——开始在其生态中被“初识”凭借对规则的理解凭空构建并成功运行。这证明,“混沌有序”的文明模式,确实可以在秩序的土壤中扎根、生长,甚至开花结果。
“初识”的存在本身,就是星火联盟“共生”战略最耀眼、最坚实的成果。
第二卷的终局,星火联盟站在了一个崭新的起点上。他们成功地在“镜域”的边界建立了稳固的据点“彼岸方舟”,初步确立了自身作为“法则解码器”的战略价值,并与“初识”一起,孕育出了一片充满希望的“应许之地”。端木云的身体与境界虽未恢复,但他的智慧与“心镜”能力已成为联盟最宝贵的指引。
然而,就在联盟上下为这来之不易的阶段性胜利稍感欣慰,准备向着与法则共生更深层次奥秘进发之时,零在对另一段刚刚从不同“缝隙”中解密出的“历史回响”碎片进行深度分析时,捕捉到了一个让所有分析员血液几乎冻结的信号特征——
那是一个模糊、扭曲、却与他们在战场上记录的“吞噬者”能量签名,存在着高度相似性的波动!其来源,经过反复定位与追溯,似乎指向了“镜域”深处,一个远比之前那个小型规则簇更加庞大、更加幽暗、规则结构更加狰狞危险的……“**封闭规则簇**”!
希望与危机,如同双生子般并存。探索与挑战,永远是未知航程的主旋律。
星火联盟的“彼岸方舟”刚刚启航,尚未驶向憧憬的彼岸,却已在不经意间,瞥见了深渊之下,那更加庞大、更加令人心悸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