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往昔之影,未来之锚(1 / 2)
“裂隙微光”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其引发的涟漪在联盟内部持续扩散,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平息,反而逐渐形成了清晰的思想断层。
以石猛和部分军方将领为核心的“守护派”立场坚定,甚至更加激进。“历史真相?那对于我们这些挣扎求存的人而言,是奢侈品!”一位舰队指挥官在内部会议上言辞激烈,“我们现在只知道,封印后面是能毁灭我们的东西!‘镜域’是目前唯一能挡住它的盾牌!帮助这面盾牌变得更坚固,有什么错?难道要为了虚无缥缈的‘真相’,去赌上整个文明的命运吗?”
而由历史学家、哲学家、部分社会学家和年轻科学家组成的“探求派”则无法接受这种纯粹的实用主义。“如果我们守护的,是一个建立在屠杀和掩盖真相基础上的秩序,那我们的文明即便存活下来,根基也是腐朽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学者痛心疾首,“理解过去,才能定义未来!我们必须知道我们是谁,我们在为何而战!”
石猛坐在指挥席上,面容仿佛又苍老了几分。他必须在确保方舟生存的现实压力,与维护联盟精神内核的道德诉求之间,找到那个几乎不存在的平衡点。他唯一能强力推动并获得各方默认的,只有“火种计划”的加速——无论未来走向何方,为文明保留一颗种子,是所有人最后的底线。
北境,端木云的静室内,药香与一丝神识透支后的焦糊味混合。
“太冒险了!你的神魂根基未复,再这样强行催动‘心镜’,恐有消散之虞!”文渊看着再次吐血、气息奄奄的端木云,又是心痛又是恼怒。
端木云擦去嘴角的血迹,虚弱的眼神中却燃烧着固执的火焰。“文老…真相…是唯一的‘药’…若不知病因…如何能真正…治愈我们与这片星空的…关系…”他喘息着,再次将心神沉入那面光华流转却也危机四伏的“心镜”。
他不再仅仅观察规则的“现在”,而是像一个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拂去时光的尘埃,去捕捉那些烙印在规则基底之上的、残破的“**信息印记**”。这如同在雷区中寻找特定的花纹,既要避开“镜域”监控的敏感点,又要抵御那些混乱历史信息流对自身意识的冲击。
数次,他的意识仿佛被抛入时空乱流,看到了星辰崩塌、法则扭曲的幻象,险些彻底迷失。但在近乎偏执的坚持下,他终于捕捉到了一些比那“微光”更清晰、却也更加支离破碎的“**记忆回响**”。
那并非预想中的绝望哀嚎。他“听”到了宏大的、充满创造热情的“乐章”,仿佛一个文明在演奏宇宙的交响;“看”到了无数意识试图超越维度壁垒、汇入某种更高存在的“光辉愿景”;但也感受到了在某个巅峰时刻,一种来自宇宙本身的、冰冷、绝对、无法理解的“**干预**”骤然降临所带来的巨大困惑、愤怒与…崩塌。
这些碎片化的感知,让端木云得出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猜想。
几乎在端木云捕捉到这些记忆回响的同时,“镜域”做出了反应。它没有兴师问罪,但通过“初识”传递来的新一批“规则谜题”,其内容变得极其枯燥和实用,全部围绕着能量壁垒的微观结构强化、物质稳定性的极限测试,仿佛在刻意将联盟的注意力牢牢锁在“技术工匠”的角色上。
同时,一股无形的、代表着“界限”的压力,弥漫在“织构”网络与“彼岸方舟”的交互界面。“初识”也反馈,它感觉某些之前可以模糊感知的、关于系统历史运行记录的“背景信息流”,似乎被加上了更强的过滤网。
这是一种无声的警告:做好你们分内的事,不要窥探不该知道的秘密。
结合端木云的发现和“镜域”的反应,一个更加清晰的图景被迫浮出水面。端木云在高层闭门会议上,提出了他的“**往昔之影**”假说。
“我们面对的,可能并非简单的正邪之战。”他的声音虚弱,却带着洞穿迷雾的力量,“被封印的,或许是一个曾辉煌至极的远古文明——我们暂称之为‘耀文明’。他们可能走到了进化的尽头,试图触碰乃至修改宇宙的底层代码,进行某种终极的‘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