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1 / 2)
到时候沙瑞金去京城开会,也会抬不起头。
但要是继续和祁同伟争,又得不偿失。
沙瑞金也被难住了。
尽管如此,
他还是有办法。
他不行,有人行。
他话锋一转,
目光投向高育良,开口说道:
“育良省长,同伟的话很有价值,
可达康的考虑也不是没有道理。
大风厂的事说到底属于政府事务,
组织过度干预,不太合适。
你作为省长,又曾担任政法书记,
不如给大家讲讲,
就目前情况,我们汉东该如何处理大风厂事件?
你来指导一下。”
这时的沙瑞金,实在是很滑头。
我治不了你,看你老师能不能管你。
他是班长,高育良是副班长,
我的话你可以不听,我找个人来,看你听不听。
而对高育良来说,这件事变得有意思起来。
毕竟他是省长,大风厂的事情本就在他的管辖范围内,只是具体落实到了京州。
而李达康作风专断,这才引发了一系列冲突。
否则,这件事本应在政府会议中讨论,而不是在会上提出。
在会上,他并非主角,只是旁观,看着祁同伟言辞犀利、气势逼人,他乐得清闲。
直到沙瑞金将话头转向他,高育良作为副书记,无法置身事外,职责所在,必须协助沙瑞金做出判断。
高育良点了点头,环视一周,目光最终落在祁同伟身上,毫不客气地瞪了他一眼,直接开口问道:“祁同伟,我问你,法制建设的目的是什么?回答我!”高育良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严厉。
与之前沙瑞金对祁同伟的客气相比,此刻的质问让在场的人无不感到紧张,冷汗涔涔。
两人目光交汇,祁同伟立刻明白了形势,挺直了脖子,生硬地答道:“法制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老百姓的幸福安康!”这话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也是上级一直强调的宗旨,祁同伟深信不疑。
高育良点了点头,继续追问:“既然明白这一点,为什么还纠缠不休?你要清楚,沙书记和达康书记这样处理大风厂事件,正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
不这么处理,那些工人怎么办?他们的家属怎么办?他们怎么吃饭,怎么生活?严格依法没错,但也得看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这些道理,你到现在还不明白吗?去了趟缅北,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第一次参加会,就敢这样大放厥词?在座的哪一位不是你的前辈?抓了赵立春就让你尾巴翘上天了?要是再让你当公安厅长,那还得了?”
最后,高育良转向沙瑞金,郑重建议:“沙书记,我建议省委撤去祁同伟的公安厅长职务,让他以政法书记的身份,专注于他所谓的法治建设工作。
让他设身处地思考,如何真正推进法治,而不是仅用警察的思维去处理问题。”这一番话,再次令在场的们心头一震。
高育良虽是祁同伟的老师,却在会上对他严厉批评,更是提议将公安厅长一职剥离出来。
这一举动透着不寻常的气息,在场众人都察觉到了。
公安厅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育良此时提出这样的意见,是否隐藏着什么内情,无人能知。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高育良身上,谁也没有留意到沙瑞金此时的神情。
这两人配合默契,演得一如往常般逼真。
若非沙瑞金心中清楚,差点又陷入了他们的圈套。
这表面上看似要撤换公安厅长,实则意在争夺副书记的位置。
如果沙瑞金此时不安排副书记人选,可以想见,接下来祁同伟主导的法制建设工作将不再那么简单。
无论沙瑞金想推动什么,祁同伟都能以法制建设为由加以干预。
沙瑞金对此却难以应对。
尽管他早有将公安厅长与副书记职位进行调换的打算,但听到对方如此表态,内心仍不免感到不满。
然而,该说的话还是要说。
而接下来沙瑞金的发言,更让在场众人震惊不已。
182关于公安厅长的选择
面对高育良的发言,沙瑞金虽然面带微笑,内心却极为不悦。
他才是班子的领导,才是会议的主导者,
这个会议由他说了算,而不是其他人,
更不是高育良,这一点至关重要。
但这些想法不能明说,也不能表现出来。
他的反应被无数人注视着,这次会议是他请高育良发言的,
高育良所说的一切,他都必须接受。
这是规矩,至于其他情绪,
他无须表露,仅此而已。
一旦表现出来,将对他产生极大影响。
要知道,在京城,无数人正关注着汉东,
关注着沙瑞金的反应。
他的一举一动,
都有人密切注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