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大不列颠之影 > 第二百一十八章 黑斯廷斯之夜

第二百一十八章 黑斯廷斯之夜(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短暂的中场休息之后,灯光再度亮起。

观众席上的喧哗尚未完全平息,宫廷仆役端着托盘穿行其间。

所有人都还沉浸在李斯特的演奏余韵中,那是一种既惊骇又迷醉的体验,整个白金汉宫的空气都残留着琴音燃烧后的灼热气味。

此时,报幕官走上舞台。

他的声音不高,但却异常清晰。

“先生们,女士们!接下来,请以最隆重的敬意迎接伦敦爱乐协会终身名誉指挥,阔别音乐舞台多年后重新登台的……亚瑟·黑斯廷斯爵士!今夜,他将亲自执棒,首演献给‘滑铁卢英雄’的乐章《威灵顿进行曲》!”

这一刻,整个大厅忽然安静了下来。

空气似乎微微一滞,许多宾客的神情从困惑转为惊讶,仿佛没听清似的。

“威灵顿?”有人低声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我听到了威灵顿公爵?”

前排的几位贵族相互对视,贵妇们也在声议论。

白金汉宫的所有宾客在抵达的时候便收到了今晚的节目单,他们理所当然的在上面看到了亚瑟的名字。

而这个安排也引发了一场不大不的轰动,毕竟今晚的来宾里可不乏亚瑟爵士的乐迷。

要知道,在亚瑟正式宣布告别音乐舞台前,他在伦敦可一直都是有人气的。

不管在伦敦还是在巴黎,身材和外貌条件不错的钢琴演奏家总是会受到夫人们的追捧,亚瑟也的吃到了这一口红利。

正因如此,那几位自诩亚瑟爵士核心粉丝的夫人开场前便一直在与闺蜜打赌,她们认为那个巴黎来的匈牙利钢琴家固然很有实力,但这不代表他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击溃“如梦似幻的黑斯廷斯”。

但很显然的是,令这些夫人始料未及的是,亚瑟居然没有选择以钢琴献艺,而是搬出了一首进行曲。

这一转折让整个大厅的气氛陡然改变。

音乐厅的空气被重新拧紧,窃窃私语的声音此起彼伏,就像是海浪拍打着白金汉宫的金色穹顶。

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聚焦在第一排的威灵顿公爵身上。

老公爵缓缓抬起头,那只骨节分明的手放在拐杖上,脸上还带着些不常见的错愕。

他同样对今晚亚瑟的新曲一无所知,也来不及思考这突如其来的荣耀意味着什么。

维多利亚侧过头去,微笑着向威灵顿开口:“这是献给您的,阁下。”

她没有使用太多的修饰词,语气真诚得几乎有些笨拙:“虽然您在半岛战争中已经有一首贝多芬作曲的《威灵顿的胜利》了,但是我想,我们还欠您一首滑铁卢的。”

“滑铁卢啊……”老公爵低声重复了一遍,他沙哑的感叹着:“那一仗我记得太清楚,以至于我宁愿永远别听到它的名字。”

他着,嘴角浮出一点淡淡的笑。

“不过……”威灵顿公爵顿了顿,转头看向维多利亚,微微俯首道:“如果这是来自陛下的心意,那一切就不同了。”

话音刚,坐在一旁的利奥波德便顺势接过话头:“为了这首曲子,亚瑟爵士和阿尔伯特费了不少心思,这首曲子本来应该在今年的滑铁卢纪念日献给您的,但是……您也知道的,那个时候,威廉陛下的身体……但愿这首曲子也能给阿德莱德王后带来一些安慰。”

威灵顿微微点头,没有追问下去。

大厅的光线缓缓暗了下来。

轻微的气流掠过水晶灯烛焰,火光摇曳,倒映在金色的饰上,看起来就像是无数面随风飘动的战旗。

极轻的脚步声,从舞台后方传来。

最初,那声音几乎细微到难以察觉,却又带着一种令人不敢忽视的节奏感,坚定、从容、稳健。

下一瞬,幕帘从两边拉开,一道修长的身影在光线与阴影的交界处浮现。

深黑的燕尾服服,款式是典型的萨维尔街剪裁,肩线笔挺,腰部收窄,衣摆在步伐间自然展开。

胸前系着的洁白丝质领巾,折角翼领衬得下颌线格外清晰。

左手的白手套被轻轻迭在掌心,右手握着那根短而修长的象牙指挥棒。舞台上的灯光投在他脸上,光影在他颧骨与下颌间游移,衬得那双眼睛比平常更显深邃。

当亚瑟走上台时,整支圣詹姆士剧院联合乐团几乎同时起立。

没有人鼓掌。

没有人敢鼓掌。

因为那种气场本身,就已经让一切声音显得多余。

他并非李斯特那样,可以主动吸引他人目光的音乐家,但当他出现时,整个音乐厅都被置于他的掌控之下。

脚步声在指挥台前停下,背影笔直。

亚瑟没有立刻举棒,只是微微低头,摘下手套,整齐地迭放在谱台一侧。

这动作近乎仪式化,却不显做作。

当他抬起头时,整个白金汉宫的光线仿佛都在他面前聚拢。

他环视观众,目光掠过王室成员、贵族、外交官和音乐家,平静而锋利,像是要确认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已做好准备。

坐在侧厅的李斯特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他半倚在座位上,手指轻轻摩挲着手套,嘴角浮出一点轻蔑的笑。

在他看来,亚瑟·黑斯廷斯这家伙不过是在装神弄鬼。

侧廊的阴影里,弗洛拉静静地望着那道立在光下的身影。

她的位置不算靠前,甚至有些偏僻。

但这样的位置却给了她一个独特的视角。

她从未见过亚瑟这样。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她简直不敢相信舞台上那位冷静到看不出半点情绪波动的指挥家,同时也是肯辛顿宫里常常可以看见的那位家庭教师,和蔼、亲切,甚至偶尔有些暧昧。

她的心,跳得有些快。

亚瑟举起指挥棒的一瞬,弗洛拉几乎能感觉到那股破开空气的力量。

不带感情的优雅,生而不凡的威压。

此刻,在他的手下奏响。

军鼓炸响。

那一声像是击在她心口上。

铜管接续而起,低音弦在后方铺开。

每一个音符都被亚瑟掌控得近乎苛刻。

他不做夸张的手势,也没有李斯特那种戏剧化的激情,而是以一种近乎冷酷的精确在驱动整个乐团。

整个乐团如同一支整装待发的军团,在亚瑟的手下迅速列阵。

弦乐齐整地起势,铜管以傲然的音色突入主题,节拍明快、节奏干净,仿佛士兵们的靴底同时踏在碎石路上。那旋律并不沉重,也没有贝多芬式的英雄叙事,而是轻盈、昂扬、带着近乎骄傲的喜悦,那是胜利后扬眉吐气的快意。

这便是《威灵顿进行曲》。

指挥棒的每一次挥动都精准、克制,像是在操纵某种机械式的奇迹。

指挥棒下的方向,就是整个乐团呼吸的方向。

当他抬眉,音符便跃起。

当他一顿,连空气都随之静止。

渐渐地,节奏开始扩散。

铜管嘹亮,军鼓稳如鼓点心跳,提琴和大提琴的应和在其中翻涌,像万军的步伐与军旗在猎猎作响。

观众席最初是安静的,他们尚未从李斯特的火焰与浪漫中回过神来。

但随着旋律的推进,他们的身体开始轻微地晃动。

在王室席位前方,维多利亚女王的手套轻轻叩着扶手,她看起来有些紧张,但是却掩盖不住她眼中的光。

威灵顿公爵端坐不动,但随着乐曲深入,这位滑铁卢英雄的脚尖也开始随着节奏轻点。

在后排的贵夫人间,一阵轻微的吸气声此起彼伏。

她们互相对视,表情从惊讶转化为了某种微妙的崇敬。

金发的贵族姐用扇子掩着嘴:“我好像能看见威灵顿公爵的凯旋。”

她的同伴没有回答,只是抿着唇,目光紧紧追随指挥棒的每一次点。

靠在座位上的李斯特缓缓坐直了背,脸上的笑意也一点点的收敛。

那种表情不再是讥讽和轻蔑,而是带着些凝重与不甘的复杂神情。

他听出了亚瑟的节奏,不同于大部分英伦作曲家的稳重,其中蕴藏着的,不是情绪的喷薄,而是意志的坚定。

他突然意识到,亚瑟并非在取悦听众,而是在命令他们。

乐章第二段起势时,铜管如疾风,弦乐如浪潮,节奏越来越密,速度略微加快。

指挥棒像剑一样划出弧线,当他抬起手,全场都随之吸气。

当他下,全场的呼吸便与鼓点一齐爆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