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3章 一三〇一章 亳蔡交接(2 / 2)
新任光州镇守使、蕲黄兵团副将殷尚赤,在一众参谋与卫队的簇拥下,于原州衙、现光州节度使府门前,见到了前来交接的杨再兴、万五、石锜、蔚亨等人。
殷尚赤身形不算特别高大,但站姿如松,面容冷峻,眼神锐利如鹰,那是久经沙场、执掌军纪磨炼出的气质。他目光扫过杨再兴——这位名震河北、如今却带着「戴罪」身份的同袍,率先抱拳,声音平稳,不带丝毫寒暄:
「杨校尉。奉兵务司及兵团司令部令,蕲黄兵团即日起接防光州。这位是万五、石锜、蔚亨三位都头吧?诸位辛苦。」
杨再兴面无表情,同样抱拳还礼,声音有些沙哑:「殷将军。光州防务图册、粮秣军械账簿,均已备齐。」他侧身示意,态度不卑不亢,却也带着一丝疏离。他身后的万五、石锜、蔚亨,皆默然行礼,眼神复杂。他们曾是商丘血战中赵立麾下的悍卒,后又追随杨再兴在这光固之地挣扎求存,身上带着与正规明军迥异的草莽与沧桑之气。
殷尚赤微微颔首,没有多余的废话:「情况,包排长与张通判已有简报。杨校尉,你部休整三日,补充弹药给养。三日后,即按方首相手令,北上蔡州。我部会为你保障侧翼,并派工兵协助你部渡过淮河,穿越北岸迁界区。」
他没有问「能否胜任」,也没有虚言「预祝成功」,直接下达了命令。目光在杨再兴和他身后那些眼神桀骜、带着伤疤的老兵身上停留一瞬,补充道:「军情司情报,伪齐蔡州防御空虚,守军士气低落,多为当地征发的团练及屡败之兵。然困兽犹斗,迁界区地形复杂,不可轻敌。」
杨再兴只是简单吐出两个字:「明白。」
没有酒宴,没有客套。两支风格迥异的部队,在简单的军令与文书交接中,完成了权力的转移。殷尚赤带来的是明国正规军的秩序、纪律与强大的后勤支撑;而杨再兴部,则是一把亟待出鞘、饱饮血恨、亦正亦邪的利刃。
三日后,黎明。淮河北岸。
薄雾笼罩着死寂的「迁界隔离区」。昔日繁华的渡口只剩残桩,村庄化为断壁残垣,荒草长得比人还高,偶尔可见森森白骨隐现其间。伪齐在此制造的无人区,如今成了明军北伐的通道。
杨再兴一马当先,立于北岸。他已换上一身明军制式的灰色军装,肩章上是少校衔,背后是经历过黑松隘血战幸存下来的三百余老弟兄,以及殷尚赤拔给他的一支两百人的工兵小队。万五、石锜、蔚亨各带一队,沉默地立于其后。
「过了这鬼地方,就是蔡州。」杨再兴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伪齐的兵是什么德行,你们都清楚。俺没什么多说的,就一句:杀进去,拿下蔡州,用刘豫狗贼徒子徒孙的血,祭奠咱死去的兄弟,给鹏举……打开东边的大门!」
他没有提「戴罪立功」,也没有喊慷慨激昂的口号。但那股压抑的仇恨与决绝,比任何动员都更有力。
工兵迅速在前方利用预制构件架设临时通道,处理陷阱。队伍如同灰色的溪流,无声而迅疾地渗入这片死亡地带。
行动比预想的还要顺利。
迁界区本就防御松懈,仅有的几处哨卡,守军远远望见这支杀气腾腾、装备明显优于他们的队伍,大多一触即溃,甚至望风而逃。偶尔有小股巡逻队试图抵抗,在杨再兴部老兵的悍勇冲击和明军工兵配备的少量「雷火铳」(相较于雷霆营的步枪较为落后,但足以震慑伪齐军)面前,如同积雪遇阳,瞬间消融。
消息像野火一样在伪齐蔡州驻军中蔓延。
「杨阎王过了淮河了!」
「明军的妖铳厉害,挡不住啊!」
「快跑吧,岳爷爷在西边,杨阎王在东边,这还怎么守?」
恐慌如同瘟疫,摧毁了本就低落的士气。各县的绿鍪军、乡兵,早已被连年的压榨和绝望抽空了斗志。当杨再兴部兵临城下时,看到的往往不是严阵以待的守军,而是洞开的城门,或是守将带着亲信卷细软逃跑后留下的乱局。
确山县城,守军试图依仗山势抵抗。杨再兴亲率数十锐卒,冒着稀疏的箭矢,用绳索钩爪攀上城墙,砍翻守军,从内部打开了城门。主力一拥而入,守军顷刻溃散。
遂平、西平、真阳……几乎传檄而定。少数试图负隅顽抗的军官,被万五、石锜、蔚亨等人带着老兵迅速扑灭。明军「不杀降卒,优抚百姓」的政策,经由先前渗透的细作和随军文吏宣传,也加速了伪齐统治的瓦解。
当杨再兴的主力抵达蔡州州治汝阳府城下时,城头虽还挂着狗头旗,却已是一片死寂。知府兑文波早已带着家眷细软,在一队亲兵护送下,弃城向北逃往颖昌。留下的守军群龙无首,在几个尚有良知的低级军官带领下,打开了城门。
杨再兴骑着马,缓缓走入这座他曾听闻无数次、却首次踏足的淮西重镇。街道两旁,店铺关门闭户,百姓透过门缝惊恐又好奇地打量着这支纪律尚可、却浑身散发着剽悍之气的军队。
没有欢呼,也没有抵抗。只有一种巨大的、劫后余生般的静默。
他来到府衙前,看着那被丢弃在地上的伪齐狗头旗,对身边的万五淡淡道:「踩过去。」
万五上前,用他那穿着破旧军靴的脚,狠狠地在旗帜上碾了几下。
「传令,」杨再兴的声音在空旷的府衙前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更多的却是冰冷的坚定,「张贴安民告示,重申我军纪律。征用府库存粮,设粥厂。清剿城内残敌,维持秩序。向光州殷团长,向金陵……报捷。」
「蔡州八县,已复。」
他的目光越过残破的城垣,投向更北方。那里,是颖昌,是汴京,是岳飞的战场,也是无数血仇等待清算的地方。淮北的第一块硬骨头,被他以这样一种近乎摧枯拉朽的方式啃了下来。但这仅仅是开始。他知道,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而他这把染血的刀,注定要在这条北进的道路上,一直劈砍下去,直到崩断,或者……饮尽仇雠之血。
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投射在汝阳府斑驳的街道上。光州易帜,蔡州克复,标志着大明北伐的东线战场,被这支由降将、残兵、悍匪组成的「戴罪」之师,用最悍猛的方式,强行撕开了一道血淋淋的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