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 > 第292章 星火燎原启新章

第292章 星火燎原启新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姜维抚摸着刚织就的绸缎,忽然问:“羌部诸族可还安分?”

阿莱娜的笑容淡去:“自丞相在陇西推行屯田,羌人牧场日蹙。加上今岁白灾,牛羊冻死甚多,各部皆有怨言。”

正说着,工坊外忽然传来骚动。卫兵来报:数千羌人围城,要求停止屯田,归还牧场。

姜维整了整衣冠:“备马,我亲自去见他们。”

狄道城外,黑压压的羌人骑兵肃立风雪中。为首的烧当羌酋长扬鞭喝道:“姜维!你汉人占我草场,是要逼我们造反吗?”

姜维单骑出城,身后只跟着阿莱娜与数名护卫。他在羌人阵前勒马,突然用流利的羌语问:“诸位可知这织机一日能织多少布匹?”

羌人们愣住了。

“十丈。”姜维自问自答,“若以这些织机与你们交换羊毛,一斤羊毛可换三尺绢。一只羊的毛,够换一匹马来驮的盐巴。”

人群中响起嗡嗡的议论声。老酋长冷笑:“我们要盐巴做什么?草原上的汉子,只要足够的牧场!”

“那么请问,”姜维声音陡然凌厉,“去岁白灾,您部落的牛羊冻死几成?若来年再遇白灾,后年又遇黑灾,您的部众要靠什么过冬?”

他不待回答,继续道:“汉羌纷争数百年,无非争夺生存之资。而今本相给你们指条新路:汉家出织机,羌人出羊毛,织出的毛毡各取一半。你们不再单靠牧业过活,我们也得御寒之物。这难道不胜过刀兵相见?”

阿莱娜适时驱马上前,用羌语高喊:“各部姐妹们!我在狄道工坊每月挣的粮帛,够养活十口之家!何必让我们的父兄再去流血?”

羌人阵中渐渐骚动。忽然有个年轻羌人喊道:“我愿试试这个法子!总比饿死强!”

老酋长还要反对,姜维忽然拍马走近,低声道:“老英雄,我知道你的部落最善养马。朝廷正准备设立马监,专司战马培育。若你愿带头,这马监监正之职...”

风雪更急,但羌人们的脸上已不见杀气。当第一架织机被运出城,换回满车羊毛时,汉羌百年恩怨,终于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

晚些时候,狄道官署内,阿莱娜为姜维斟上奶茶:“丞相今日可谓恩威并施。”

姜维摇头:“不过是各取所需。对了,你兄长近来如何?”

阿莱娜的兄长如今是西羌盟主,也是姜维治羌策略的关键一环。她轻声道:“兄长说,希望丞相能信守承诺。”

“汉家从不亏待朋友。”姜维从袖中取出一卷羊皮,“这是互市细则。以毛换布,以马换茶,今后都在官市明码标价,绝无欺诈。”

他走到窗前,望着渐暗的天色:“我要让陇右的织机声,响彻丝路南北。”

此时远在洛阳的费祎,刚刚收到姜维关于设立“羊毛官市”的奏章。老司徒看着随奏章附来的样品——一块羌绒与汉锦混纺的厚毯,对儿子叹道:“姜伯约这是要织一张大网,把四夷都网进来啊。”

这个冬天,当年第一场雪覆盖陇山时,狄道城的织机声真的传到了草原。羌人们发现,用羊毛换来的不只有布匹盐茶,还有汉人的医官、工匠,甚至教书先生。

而并州前线,徐逸刚刚到任就遇到难题:溃散的鲜卑残部与当地流民混杂,频频滋事。年轻司马想起科场上的策论,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

第四折医者仁心渡阴平

阴平古道,自古以来便是蜀地咽喉。此时在这条险峻的山路上,一队特殊的人马正在艰难前行。

为首的太医令皇甫谧已年过半百,却仍坚持徒步。他身后跟着数十名医学生,每人身上都背着满满的药囊。

“先生,前面就是羌寨了。”学生指着山腰处的炊烟,“据说寨里正闹疫病。”

皇甫谧抹去额角的汗珠:“加快脚步,天黑前要赶到。”

他们是奉丞相令,深入边地行医的“惠民医队”中的一支。自姜维推行“医药下乡”之策,太医院每年都要派遣医官深入穷乡僻壤。而皇甫谧主动请缨,来到了最艰苦的陇西阴平。

羌寨的情况比想象中更糟。一种奇怪的寒热症在寨中蔓延,已经死了十几个老人孩子。寨主见汉人医官到来,先是戒备,直到皇甫谧不顾阻拦,亲自为病危的患儿诊脉。

“此症当用麻黄桂枝汤。”老医官开出药方,又取出银针为患儿施针。当夜,他守在那孩子身边寸步不离。

次日清晨,患儿的热度退了。全寨羌人跪在医帐前,用羌语高呼“神医”。

皇甫谧却摇头:“治病易,防病难。你们寨子人畜杂居,饮水不净,这才是病根。”

他带着学生勘测水源,指导羌人开挖水井,教授简单的卫生知识。闲暇时,更将常见病症的诊断之法编成羌语歌谣,教给寨中妇人。

这日,医队正要转往下一个寨子,忽然有快马追来:并州突发瘟疫,丞相急调皇甫谧北上。

老医官看着刚刚稳定的羌寨,陷入两难。此时寨主站出来:“神医放心去!您教的法子,我们都记住了!”

当皇甫谧昼夜兼程赶到并州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倒吸凉气。雁门关内十室九空,染病的军民被集中安置在几个营区,咳嗽声不绝于耳。

更让他惊讶的是,主持防疫的竟是新任并州司马徐逸。这个文弱书生此刻用布巾蒙着口鼻,正指挥士兵焚烧病死者的衣物。

“皇甫先生!”徐逸见到太医令,如见救星,“此症发热咳嗽,传染极快,已经死了百余人。”

皇甫谧仔细检查病患,面色越来越凝重:“似是伤寒,又似肺痨...取最重病患的血来!”

当夜,医帐中灯火通明。皇甫谧与弟子们反复查验,终于确定这是来自草原的新型疫病。他立即开出新方,并要求将所有病患按轻重分离。

“丞相有令:并州一切人力物力,任皇甫公调配。”徐逸递上姜维的手谕。

老医官沉默片刻,突然问:“徐司马,你怕死吗?”

徐逸笑了:“若怕死,就不会来并州。”

于是并州境内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役。皇甫谧负责救治,徐逸负责隔离与后勤。这个年轻的进士展现出惊人的组织能力,三天内就在各郡县搭建起临时医馆,将防疫要诀编成顺口溜,让孩童传唱。

最危急时,皇甫谧也不幸染病。徐逸要强令他休息,老医官怒道:“此时我若倒下,军心必乱!”

他让学生把病榻搬进医帐,边咳嗽边指导用药。消息传出,并州军民无不感动。

这场抗疫持续了整整一个月。当最后一批病患痊愈时,皇甫谧已经瘦得脱形。徐逸捧着一碗药粥跪在榻前:“先生救并州百姓,请受晚生一拜。”

老医官虚弱地摆手:“要谢就谢丞相。若非他坚持医药下乡,老夫也不会来得这么及时。”

此时的信使正带着捷报驰往洛阳:并州瘟疫已退,新型药方编纂成书,发放各州郡。

姜维在丞相府收到消息时,正在批阅西域都护送来的羊毛贸易账目。他对费祎笑道:“现在皇甫公该明白,我为何非要他把医术传给羌人了。”

费祎若有所思:“丞相这是要把医术也变成羁縻之策?”

“不,”姜维正色道,“我要让天下人知道,汉家的仁心,比刀剑更能服人。”

这个冬天,当年第一支商队带着羌绒与药材走出阴平古道时,沿途的羌寨都会自发提供食宿。因为他们记得,有个汉人老医官曾在这里救死扶伤。

而并州的徐逸,在抗疫成功后做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他要招募鲜卑降兵,组建一支特殊的边防军...

第五折星火燎原照千秋

除夕夜的洛阳城,灯火如昼。姜维却独自登上城楼,远望北方。陈默不知何时来到他身后:“丞相在看什么?”

“看星火。”姜维指着遥远地平线上若隐若现的烽燧,“并州、陇西、阴平...这些星火若能燎原,可保大汉百年太平。”

陈默递过热酒:“徐逸那小子,居然真要组建鲜卑营。朝中非议不小。”

姜维饮尽杯中酒:“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当年诸葛亮丞相能收孟获,我们为何不能用鲜卑人?”

他忽然咳嗽起来,陈默急忙为他披上大氅。月光下,丞相鬓边的白发再也藏不住了。

“伯约,”陈默突然改用旧称,“你太累了。”

姜维笑了笑:“还记得我们在陇西初遇时吗?你说要助我共扶汉室。”

“此生不忘。”

两个老将并肩望着万家灯火。此时宫门开启,刘禅的御辇亲自来迎丞相入宫守岁。

德阳殿内,百官齐聚。当姜维走进时,所有人都站起身——包括那些曾经反对科举的世家代表。

刘禅举杯道:“今岁并州大捷,科举得士,医药惠民,四夷宾服。皆丞相之功!”

姜维却举杯转向众人:“此陛下洪福,诸公同心之力。”

宴至半酣,忽然殿外传来喧哗。卫兵押着几个被绑的汉子进来:“陛下,丞相!这些人非要闯宫,说是并州来的...”

徐逸一身风尘越众而出,身后跟着个被蒙住眼睛的鲜卑大汉。年轻司马跪地禀奏:“臣徐逸,献上新春大礼——拓跋力微特使,请求归附!”

满殿哗然。

原来徐逸抗疫期间,暗中联系上鲜卑内部的反对势力。利用贸易与医术为饵,说服部分首领罢兵归汉。此刻拓跋力微的特使摘,用羊毛换平安。”

姜维亲自为特使松绑:“大汉欢迎所有真心归附的朋友。”

这个除夕夜,当年第一声钟响传遍洛阳时,姜维悄悄离席,又来到城楼。费祎、陈默、高柔等人不知何时都跟了过来。

“明年,”丞相望着北方的星空,“该解决西域问题了。”

陈默笑道:“你还真是一刻不停。”

“时间不多了。”姜维轻声说,旋即振作精神,“但要给后人留下个完整的江山。”

此时,并州边境新设立的互市上,汉人与鲜卑人正在交换年货。徐逸站在哨楼上,听着远处的欢声笑语,对副将说:“知道丞相为何非要推行这些新政吗?”

“为何?”

“他要让所有人明白,做大汉的子民,比做大汉的敌人幸福。”

这句话随着商队传遍四方,最终成为这个时代最好的注脚。

当启明星升起时,姜维仍站在城楼上。他手中摩挲着诸葛亮所赠的玉佩,忽然对众人说:“诸公,可愿再陪我走一程?”

众人齐声应诺。东方既白,新的一年就要来了。星火已燃,只待燎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