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 > 第294章 洛都兴邦固国本

第294章 洛都兴邦固国本(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在西域,班勇也按照姜维的嘱托,在龟兹、疏勒等国设立学堂,邀请大汉文人授课,教授西域子弟汉字、汉语和儒家经典。西域百姓对汉家文化十分感兴趣,纷纷送子女前往学堂学习。

疏勒国国王安国的儿子安远,在学堂学习一年后,便能熟练地读写汉字,背诵儒家经典。他对班勇道:“班长史,汉家文化博大精深,我要好好学习,将来用汉家的治国之道,治理我的国家,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班勇笑道:“安远王子有志气。学好汉家文化,不仅能治理国家,还能促进西域与大汉的文化交流,让两国百姓更加友好。”

随着学堂的普及,大汉的教化事业日益兴盛。各地学子勤奋苦读,人才辈出。一年后,朝廷举行科举考试,从各地学堂选拔优秀人才。此次科举,录取进士五十人,其中不乏平民子弟。

科举放榜之日,王小石头的名字赫然在列。王老汉得知消息后,激动得热泪盈眶,逢人便说:“我孙子考上进士了!这都是丞相设立学堂的功劳啊!”

新科进士们被分配到各地为官,他们大多学识渊博,清正廉洁,积极推行新政,关心百姓疾苦,深受百姓爱戴。各地吏治更加清明,民生更加改善,大汉的国力日益强盛。

姜维看着新科进士们的任职奏报,对费祎道:“教化兴则人才出,人才出则国家兴。如今各地人才济济,正是大展宏图之时。接下来,我们要整顿军备,训练士卒,进一步巩固边防,同时扩大丝路贸易,让大汉的影响力传遍四方。”

费祎道:“丞相所言极是。如今国家安定,民生改善,人才辈出,正是大汉走向辉煌的关键时刻。臣愿与丞相同心协力,共筑大汉千秋基业!”

第四折整顿军备强边防

初冬的洛阳,寒意渐浓,但城外的校场上却热气腾腾。汉军将士们正在进行严格的训练,呐喊声、兵器碰撞声震天动地。姜维身着铠甲,站在校场中央,亲自检阅军队。

“丞相,目前汉军共有常备军十五万,其中陇右驻军五万,西域驻军三万,北疆驻军四万,洛阳及各州郡驻军三万。”大将军魏延向姜维禀报,“但部分军队久疏战阵,战斗力有所下降,尤其是各州郡驻军,训练松懈,装备陈旧。”

姜维眉头微蹙:“边境虽安,但鲜卑、匈奴残部仍在漠北游荡,曹魏也在暗中积蓄力量,不可掉以轻心。整顿军备,强化边防,刻不容缓。”

他当即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军备整顿:“其一,统一军队编制,将全国军队分为中央军、边防军和地方军。中央军驻守洛阳,负责京城防卫及应急作战;边防军驻守陇右、西域、北疆等边境地区,负责抵御外敌入侵;地方军驻守各州郡,负责维护地方治安。”

“其二,加强军事训练。中央军和边防军每日进行高强度训练,包括队列、射箭、骑马、格斗、阵法等科目;地方军每月进行两次集中训练,确保战斗力。同时,定期举行军事演习,检验军队训练成果。”

“其三,更新武器装备。由军械监负责改良兵器,批量生产连弩、铁刀、铠甲等先进装备,优先配备给中央军和边防军;淘汰陈旧武器,统一回收销毁。”

“其四,选拔优秀将领。在军队中开展比武竞赛,选拔武艺高强、谋略过人的将士担任各级将领;同时,从弘文馆选拔精通兵法的学子,进入军队担任参军,协助将领指挥作战。”

军令一下,全军上下立即行动起来。军械监的工匠们日夜奋战,改良兵器,批量生产先进装备。不久后,一批批崭新的连弩、铁刀、铠甲被运往各地军队,将士们换上新装备,士气高涨。

在陇右马场,西域运来的良马经过精心培育,数量日益增多,品质也不断提升。骑兵们骑着高大健壮的良马,在草原上驰骋,射箭、冲锋,技艺愈发精湛。

北疆雁门关,徐逸率领鲜卑营将士正在进行军事演习。鲜卑营将士个个马术精湛,箭法如神,在演习中表现出色。徐逸看着将士们的表现,满意地说道:“有我等驻守北疆,定能让鲜卑、匈奴残部不敢越雷池一步!”

西域龟兹,陈默和邓艾也在加紧训练军队。他们结合西域的地理环境,制定了独特的训练方案,军队战斗力大幅提升。同时,他们还与西域诸国军队开展联合训练,加强协同作战能力。

洛阳校场上,军事比武竞赛正在激烈进行。将士们奋勇争先,各展所长。来自陇右的年轻将领张苞,武艺高强,在格斗比赛中连败数十人,夺得冠军。姜维亲自为他颁奖,勉励道:“年轻有为,好好努力,将来必成大器!”

张苞跪地谢恩:“谢丞相勉励,末将定当刻苦训练,为国效力,不负丞相厚望!”

经过半年的整顿,汉军战斗力得到极大提升。中央军精锐强悍,边防军严阵以待,地方军纪律严明。各地边境哨所林立,巡逻队伍往来不绝,边防日益巩固。

此时,漠北的鲜卑残部拓跋沙漠汗,收拢残部后,又勾结了一些草原部落,共计两万余人,再次南下侵扰北疆边境。

探马急报传回洛阳:“丞相,拓跋沙漠汗率领两万大军,突袭北疆重镇云中郡,守军奋力抵抗,伤亡惨重,云中郡危在旦夕!”

姜维神色一凛:“拓跋沙漠汗屡教不改,此次定要将其彻底歼灭!传我令,命徐逸率领鲜卑营一万将士,即刻驰援云中郡;命北疆驻军四万,从两翼包抄,切断敌军退路;命陇右驻军派出一万骑兵,火速北上,协助作战!”

军令传出,各路人马迅速行动。徐逸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领鲜卑营将士,日夜兼程,驰援云中郡。当他们赶到时,云中郡城墙已被敌军攻破一角,守军正在奋力抵抗。

“将士们,随我杀进去,解救云中郡!”徐逸一声令下,鲜卑营将士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敌军阵中。他们马术精湛,箭法如神,敌军根本无法抵挡,纷纷败退。

云中郡守军见援军赶到,士气大振,也从城中杀出。内外夹击之下,拓跋沙漠汗的军队节节败退。不久后,北疆驻军和陇右骑兵也先后赶到,将敌军团团包围。

拓跋沙漠汗见大势已去,想要突围逃窜,却被徐逸一箭射中肩膀,翻身落马。将士们一拥而上,将其生擒。剩余敌军见首领被俘,纷纷弃械投降。

此战,汉军大获全胜,斩杀敌军五千余人,俘虏一万余人,缴获大量马匹、武器和粮草。拓跋沙漠汗被押解至洛阳,姜维奏请刘禅,将其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消息传回漠北,草原各部无不震惊,再也无人敢南下侵扰。北疆边境彻底安定,丝路贸易更加繁荣,大汉的声威传遍四方。

刘禅在朝堂之上,对姜维大加赞赏:“丞相整顿军备,强化边防,一举歼灭鲜卑残部,保我大汉边境安宁,功劳卓着!朕欲封丞相为武安侯,赐食邑万户,不知丞相意下如何?”

姜维跪地谢恩:“陛下谬赞,此乃将士们奋勇作战之功,非臣一人之力。臣愿辞去爵位,只求陛下允许臣继续为大汉效力,守护大汉疆土,造福百姓。”

刘禅见姜维态度坚决,只好作罢,转而重赏参战将士。朝堂之上,君臣同心,百姓安乐,大汉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第五折拓展丝路通远邦

春风再次吹拂大地,丝路之上,商队往来不绝,驼铃声声,响彻戈壁沙漠。经过一年的发展,丝路贸易已十分繁荣,但姜维并不满足于此。

“如今丝路仅通西域三十六国,向西还可延伸至更遥远的地方,如大月氏、安息等国,若能与这些国家通商结盟,不仅能进一步充盈国库,还能扩大大汉的影响力。”姜维在议事厅内,向众臣说道。

班勇上前一步:“丞相所言极是。臣在西域期间,曾听闻大月氏、安息等国物产丰富,盛产宝石、香料、骏马,且对大汉的丝绸、瓷器十分向往。若能打通前往这些国家的商路,定能获得丰厚的利益。”

费祎担忧道:“前往大月氏、安息等国的路途更加遥远,戈壁沙漠更广,盗匪横行,且各国情况不明,贸然前往,恐有危险。”

姜维沉吟片刻:“此事需谨慎行事。首先,派遣使者前往西域,联络西域诸国,询问前往大月氏、安息等国的路线及各国情况;其次,加强丝路沿途的安保力量,增派骑兵巡逻,打击盗匪,确保商队安全;最后,组建一支精锐使团,携带大汉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礼物,前往大月氏、安息等国,洽谈通商结盟事宜。”

众人点头称是。班勇主动请缨:“丞相,臣熟悉西域情况,愿意率领使团,前往大月氏、安息等国,完成使命!”

姜维道:“伯况有勇有谋,熟悉西域风土人情,此事非你莫属。命你率领五百护卫,组成使团,携带厚礼,即刻启程。沿途务必小心谨慎,若遇危险,可联络当地守军或西域诸国求援。”

班勇领命,即刻组建使团,准备礼物,踏上了前往大月氏的征程。此次西行,路途比以往更加艰险,他们穿越了茫茫戈壁,翻越了高耸的雪山,遭遇了多次沙尘暴和盗匪袭击,但在班勇的带领下,使团成员齐心协力,一一克服。

历经三个月的艰苦跋涉,使团终于抵达大月氏。大月氏国王丘就却听闻大汉使团来访,亲自出城迎接。班勇向丘就却献上大汉的礼物,阐明通商结盟的诚意。

丘就却看着精美的丝绸、瓷器,心中十分喜爱,笑道:“大汉物产丰富,文化昌盛,我早有与大汉通商结盟之意。如今班使者前来,正合我意!”

当即,丘就却与班勇签订盟约,约定两国互通有无,大汉商队可在大月氏境内自由贸易,大月氏将派遣商队前往洛阳,开展贸易往来。同时,两国约定,共同打击丝路之上的盗匪,保障商路安全。

离开大月氏,班勇使团又前往安息国。安息国国王阿尔达希尔一世对大汉使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当他看到大汉的丝绸、瓷器时,惊叹不已:“如此精美的商品,定能在我国受到热烈追捧!”

班勇向阿尔达希尔一世阐述了通商结盟的好处,阿尔达希尔一世当即应允,与班勇签订盟约。他还表示,将协助大汉使团前往更远的罗马帝国,促进大汉与罗马帝国的贸易往来。

班勇大喜,在安息国休整片刻后,便率领使团继续西行,前往罗马帝国。经过两个月的行程,使团终于抵达罗马帝国都城罗马。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努斯对遥远的大汉充满好奇,亲自接见了班勇使团。

班勇向马克西米努斯献上大汉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礼物,介绍了大汉的文化和风土人情。马克西米努斯对大汉的商品和文化十分感兴趣,与班勇签订了通商盟约,约定两国互派商队,开展贸易往来。

完成使命后,班勇率领使团启程返回大汉。沿途各国纷纷派遣商队,跟随使团前往大汉贸易。当他们返回洛阳时,身后跟随的商队绵延数十里,满载着各国的特产。

消息传回洛阳,举国欢腾。刘禅亲自在城外迎接班勇使团,对班勇大加赞赏:“班使者历经艰险,打通前往大月氏、安息、罗马等国的商路,为我大汉立下汗马功劳!朕封你为定远侯,赐食邑五千户!”

班勇跪地谢恩:“陛下谬赞,此乃丞相英明决策之功,非臣一人之力。臣愿继续为大汉效力,拓展丝路,传播大汉文化。”

姜维看着归来的使团和各国商队,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奏请刘禅,在洛阳设立“西域都护府驻洛办事处”,负责统筹与各国的贸易往来;同时,在丝路沿途增设驿站和商馆,为商队提供便利。

随着丝路的拓展,大汉与西方各国的贸易日益频繁,文化交流也不断加深。大汉的丝绸、瓷器、茶叶传遍西方各国,西方的宝石、香料、骏马也源源不断地运往大汉。国库更加充盈,大汉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姜维站在丞相府的高台上,望着西方的天空,心中默念:“丝路通,天下宁。如今大汉国泰民安,声威远播,这正是无数先辈梦寐以求的景象。但我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今后,我仍需兢兢业业,为大汉的长治久安不懈努力,书写属于大汉的辉煌篇章!”

东方的朝阳缓缓升起,照亮了洛阳城,也照亮了大汉的万里江山。属于姜维的传奇,仍在继续;属于大汉的辉煌,正在徐徐展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