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 同行探店(1 / 2)
因给官家进献菜肴而一夜成名的食肆,谢居安这些年见得多了,但从未有火爆如吴记川饭者。
这几日,连自家店里的食客也在谈论此事,对吴记近来的事迹及其定下的三条规矩津津乐道,得活灵活现,连官家吃的哪种馅料的蛋烘糕都一清二楚,直如亲见。
更有甚者,竟将吴记的往事也刨根究底出来,宣称食用过吴记及第粥的考生,超过半数中举!
谢居安不知真假,一打问,原是家言。
他不禁怀疑,这怕不是无名氏花钱雇请的宣传喉舌,用现代的话,这叫水军。
真个好手段!
不过,家言应是半真半假,起码旬休不开市这条规矩是真的。
谢居安旬日遣人往吴记预订雅间,便吃了闭门羹。
次日再去,果如亮儿所言,压根订不着。
没有雅间,让他在店堂里同三教九流挤挤挨挨,甚至拼桌而食,谢居安的内心是拒绝的。
可今日一早,他得到消息,这位无名氏受王辩之邀,昨夜饮于矾楼,漏夜方归。
动作真快,他不过稍一迟疑,便已于矾楼之后。
谢居安本不打算出面,风光一阵后又归于籍籍无名的食肆,他同样见过不少。
莫看吴记眼下风头正盛,一时无俩,不过是沾了官家的光,若无与之相称的手艺,便会遭名气反噬,这种盛况也将转瞬即逝。
前日听亮儿对吴记的菜肴赞不绝口,今日又得知王辩有所行动,谢居安坐不住了。
莫非这吴记川饭的菜肴,当真这般美味?
没奈何,别的事或可由他人代劳,唯独品尝美食非亲自上阵不可。
遂唤人备下轿子,赶往朱雀门外麦秸巷。
正值午高峰,当谢居安目睹了店堂里座无虚席的盛况,以及店外排起的长队,心里顿时打起退堂鼓。
眼见为实,排号入内的规矩竟也是真的。
只是这队伍未免也太长了!
要不,还是算了……
他刚冒出这个念头,忽然瞥见一条熟悉的身影,立时扬声唤道:“贤婿!”
虽尚未收到刘氏亲族纳采问名的正式书帖,然系捉钱已给,这桩婚事已是板上钉钉,叫声“贤婿”名正言顺。
当然,谢居安也有意让旁人知晓刘几已是谢家的女婿。
话音未,队伍里顿时有六七个青衿书生齐齐回头。
“巧极!”刘几叉手行礼,“谢伯父这是路过此地,抑或是特来吴记用饭?”
他持礼甚谨,并未改口称岳丈。
“恰巧路过,顺道欲访吴记,却不料食客众多,令人望而却步。”
“来都来了,岂能空腹而归!侄将轮及入座,谢伯父不若与某同桌而食。”
“甚好!”
谢居安正有此意,当即吩咐抬轿的仆役:“去,替刘郎婿排队。”
托人代排并不稀奇,只是仆役排队时,正主也得在旁候着,以免轮到自己时人不在,又得重排。
“客官慢走!刘举人里面请!”
张关索送走离店的食客,招呼刘、谢二人进店。
他识得刘几,近日来,这位新科举子几乎餐餐必至,至于另一位华服老丈,瞧着倒是面生。
铁牛不识谢居安,李二郎却一眼认出,心里顿时咯噔一下,面上仍不动声色抹净桌椅,道一声“客官稍待”,端着摞起来的餐具转身进了灶房。
回后厨的第一句话便是:“掌柜的!高阳正店的谢掌柜来了!”
“啊?”谢清欢愕然抬头,“二哥不是已经吃上了么?”
“不是令兄,而是令尊,和刘几一道来的!”
谢清欢悚然一惊,双手不由得发抖,连刀都有些握不住,面色更是惨白如雪。
家中长辈,她最怕的便是父亲,光是得知父亲光顾,便已心跳加剧,呼吸不畅。
吴铭却面露古怪之色。
谢的父亲、哥哥和未婚夫同时光顾,这是什么离谱阵容?!
来也怪,这谢二郎为何不与他父亲同来,偏要一个坐雅间,一个坐店堂?总不能是谢居安嫌雅间不接地气吧?
刘几也在,倒是不好忽悠谢居安全点谢会做的菜。
吴铭嘱咐道:“你正常接待,尽量推荐千丝豆腐。”
千丝豆腐是吴记的特色菜之一,推荐此菜任谁也挑不出错处来。
“省得!”
李二郎拿上一应餐具离去。
谢清欢深深呼吸,默念着师父的教诲:“无论何人,皆为食客……”渐渐平复心绪。
吴铭看在眼里,欣慰地笑起来。
无论干哪一行,都不应该把负面情绪带到工作里,厨师是个勤行,尤其需要强大的承压能力和良好的心态。
他这开山大弟子越来越有专业厨师的样子了。
店堂里,除千丝豆腐外,刘几另又推荐了几样招牌菜。
招牌菜嘛,价格自不便宜,他平时难得吃一回,今日巧遇岳父,想来老丈人不会让他这个晚辈付账。
厨房里,做完千丝豆腐的谢清欢立时着手切配下一道菜,一忙起来便渐渐忘了这茬。
直到李二郎进厨房里通传:“掌柜的!谢掌柜那桌结账!”
她这才惊觉,忐忑重又爬上心头,忙问:“家父评价如何?”
“谢铛头的千丝豆腐已得吴掌柜真传,自是极好的。”
非是宽慰,李二郎呈上千丝豆腐时,谢居安便如同每一个初次品尝此菜的食客,眼底的惊艳根本藏不住。
客人点的菜还没做完,吴铭无暇同谢居安唠嗑,只让二郎代为问候两句。
谢居安不以为意。
家里的三家正店如今由亮儿全权打理,若要结交食行中人,自然也该由亮儿出面。
他今日只是慕名来尝尝滋味,委实令人大开眼界!
他自忖也算得上见多识广,吴记的菜肴却每每出人意表,那千丝豆腐尤其出彩,倘若吴掌柜将此肴进献御前,必再受赏!
谢居安自然不知,千丝豆腐并非出自吴铭之手,而是他的长女所烹。
事实上,自打发现谢清乐对刘几颇有好感,他心中的恼怒和焦急便稍有缓解。
嫁哪个女儿不是嫁?你情我愿自是最好。
乐儿两年后才及笄,他已想好,待刘几明年及第,再寻个由头拖个一年半载便是。
当然,那逆女他非寻回来不可,只要能在省试放榜前找到,他就能再捉一个乘龙快婿。
付讫饭钱,出了店门,刘几辞过岳父,自回家中歇息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