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文部省的会议!国民级战略!野原广(1 / 2)
十月二十三日上午九点,东京文部省大楼的顶层会议室里,阳光透过长条窗洒在深棕色的会议桌上,映得桌上的文件泛着微光。
参会者皆是文部省的核心官员,西装革履的身影坐满了长桌两侧,而主位上坐着的,正是东京都知事小池隆一。
文部省作为小池隆一改革派的重要班底,向来是他推动“大东京都市圈”计划的关键部门——从文化融合到教育资源整合,每一项政策都直接关系到都市圈的凝聚力。
此刻,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只有文部省次官森川浩介翻动文件的沙沙声。
“小池知事桑,各位同仁,”
森川浩介站起身,手里攥着厚厚的汇报材料,语气严谨,“接下来由我汇报大东京都市圈近期的整合进度。截至十月中旬,我们已完成三项核心工作:其一,东京、千叶、群马、琦玉四地的中小学教材统一修订,新增‘都市圈共通文化’章节,涵盖传统手艺、地域美食等内容;其二,四地图书馆实现资源互通,读者凭一张借书卡可在任意城市借阅书籍,目前互通率已达89%;其三,文化场馆合作项目落地,东京国立博物馆与千叶县立美术馆联合推出‘江户文化特展’,首月参观人数突破15万,较去年同期增长40%。”
小池隆一手指轻叩桌面,目光扫过参会者:“森川君,教材统一后,学生和家长的反馈如何?我听说群马县有些家长担心,本地的荞麦面文化会被东京的都市文化覆盖,有这回事吗?”
坐在森川浩介身旁的文部省教育课长山田隆司立刻起身,语气恭敬:“回知事桑,确实有过这类反馈。群马县上周收到23封家长来信,其中18封提到‘希望保留荞麦面制作实践课’。我们已联合群马县教育委员会调整课程,将荞麦面制作纳入‘地域特色实践课’,每月安排两节课,既保留了本地文化,又契合都市圈‘多元共生’的理念。目前家长的满意度已从最初的62%提升至87%。”
“做得好。”
小池隆一点头,眼神里多了几分赞许,“都市圈整合不是‘同化’,而是让每个地区的特色都能发光。千叶的渔业文化、琦玉的烘焙手艺、群马的荞麦面,这些都是大东京的宝贵财富,不能丢。”
文部省文化课长佐藤清接着汇报:“知事桑,文化交流方面还有一个突破。我们推动东京的‘传统工艺市集’与千叶的‘渔港祭’联动,十月下旬将在千叶港举办‘都市圈文化节’,邀请四地的手艺人现场展示技艺。目前已有86位手艺人报名,其中包括千叶的金枪鱼料理师傅、琦玉的老面包师,还有群马的荞麦面匠人——他们都表示,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人了解本地文化。”
“手艺人的积极性很高,这是好事。”
小池隆一抬手示意佐藤清坐下,语气放缓,“但我们也要注意,不能让文化节变成‘形式主义’。要让游客真正参与进去,比如跟着老面包师学揉面团,跟着渔民体验收网,这样才能让大家感受到都市圈的温度。”
就在森川浩介准备继续汇报教育资源整合细节时,文部省文化交流课长铃木健太郎忽然举手,语气带着几分兴奋:“小池知事桑,各位同仁,有一件事或许值得我们关注——东京广播放送集团旗下的关东电视台,近期播出的纪录片《舌尖上的霓虹》,对大东京都市圈的文化融合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推动作用。”
这句话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铃木健太郎连忙翻开手里的资料,继续说道:“这部纪录片由关东台的野原广志君执导,目前已播出两集,第一集聚焦千叶的金枪鱼渔业,第二集讲述群马的荞麦面手艺,全霓虹平均收视突破32.2%,关东地区更是达到38.5%。我们做过抽样调查,四地观众中,有76%表示‘通过纪录片更了解其他城市的文化’,68%的东京观众说‘想周末去千叶吃金枪鱼、去群马学揉荞麦面’,还有52%的家长计划带孩子去纪录片里提到的地方体验生活。”
“哦?还有这种事?”小池隆一的眼睛亮了起来,身体微微前倾,“我倒是听说过这部纪录片很火,没想到对都市圈整合还有这样的帮助。铃木君,你详细说说,它具体怎么推动文化融合的?”
铃木健太郎翻开笔记本,语气愈发认真:“比如第二集里,群马荞麦面铺的佐藤幸助桑,他提到‘荞麦面的口感要靠手揉,就像人与人的关系要靠心连’,这句话被很多观众记住。我们收到的反馈里,有东京的年轻人说‘以前觉得群马只是乡下,看了片子才知道,那里的荞麦面里藏着这么多故事’;还有千叶的渔民给电视台写信,说‘想邀请群马的荞麦面师傅来渔港,一起做金枪鱼荞麦面’。这种自发的文化互动,比我们做十场宣传活动都管用。”
文部省次官森川浩介也补充道:“知事桑,我们还发现一个现象——四地的旅游局近期接到的跨城市咨询量暴涨。千叶县旅游局说,最近每天有超过200个咨询电话来自群马、琦玉,问的都是‘怎么去野水正泰桑的鱼铺’;群马县的旅行社更是推出了‘跟着《舌尖》游群马’的线路,预售量已经排到了下个月。这种‘文化带动旅游,旅游促进融合’的模式,正是我们想推动的。”
小池隆一嘴角扬起弧度,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野原广志君倒是会做文章。一部纪录片,既讲了美食,又讲了文化,还顺便帮我们推动了都市圈整合,比文部省的宣传册管用多了。”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轻笑,参会者们纷纷点头。
文部省教育课长山田隆司笑着说:“知事桑说得对。我们之前做‘都市圈文化手册’,印了5万册,只发出去2万册;现在《舌尖》一播,不用我们发手册,大家都主动去了解四地的文化了。这就是‘内容的力量’啊。”
“既然这部纪录片有这么好的效果,”文部省副次官高桥健一忽然开口,语气带着几分提议的意味,“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把它向上推广,让它成为全霓虹的文化教育素材?毕竟《舌尖》里传递的‘尊重劳作、珍惜传统’的理念,是所有霓虹人都需要的,也能让其他都市圈借鉴大东京的整合经验。”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立刻响起附和声。
文部省文化课长佐藤清连忙说道:“高桥副次官说得太对了!我昨天看《朝日新闻》的影评,里面说《舌尖》是‘霓虹近十年最好的人文纪录片’,因为它不仅讲了美食,更讲了‘人’的故事——渔民的坚守、手艺人的执着,这些都是国民精神的体现。如果能在全国的中小学播放,让孩子们从小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培养‘大霓虹共同体’的意识,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还有国际传播的价值。”文部省国际交流课长渡边彻补充道,“小池知事桑,您之前一直强调‘让霓虹文化走出去’。《舌尖》现在在关西、北海道都很火,大阪读卖电视台已经申请引进播放权,北海道的电视台也在洽谈。如果我们把它翻译成英语、中文、韩语,送到国际纪录片节参展,既能让外国观众了解霓虹的美食文化,也能展示我们都市圈整合的成果,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小池隆一听得频频点头,脸上的笑意更浓:“你们说的有道理。一部好的作品,不仅能打动国内观众,还能成为文化输出的纽带。野原广志君能拍出这样的片子,确实有眼光、有格局。”他顿了顿,看向森川浩介,“森川君,这件事你跟进一下。先联系东京台和野原广志君,确认全国播放的版权问题;再联合外务省,筹备国际参展的事宜。费用方面,从文化推广基金里拨款,不用省。”
森川浩介立刻点头:“是,知事桑!我今天下午就去联系东京台的坂田信彦台长,争取下周就敲定版权事宜。”
提到野原广志,小池隆一的语气里多了几分感慨:“说起来,野原君真是东京之福啊。从《暗芝居》开创都市怪谈新类型,到《超级变变变》促进邻里交流,再到《七武士》成为武士片的新标杆,现在又用《舌尖》推动文化融合,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深刻的社会意义,都是真正的国民级作品。”
文部省教育课长山田隆司立刻附和:“知事桑说得太对了!我们教育课上周还在讨论《哆啦A梦》,这部漫画现在已经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最爱的读物之一。很多老师反馈,孩子们看了《哆啦A梦》后,更愿意和同学分享玩具、帮助别人了。我们正计划把《哆啦A梦》纳入‘小学德育辅助读物’,让它成为培养孩子品格的助力。”
“哦?《哆啦A梦》也有这样的效果?”
小池隆一有些意外,随即笑着说,“野原君真是厉害,不管是动画、漫画、电视剧还是纪录片,都能抓住‘人心’这个核心。把《哆啦A梦》作为德育读物是个好主意,山田君,你们尽快拿出方案,我支持你们。”
山田隆司连忙鞠躬:“谢谢知事桑!我们会在下周把方案报给您审批。”
文部省文化课长佐藤清也补充道:“还有《深夜食堂》,这部电视剧现在在中老年群体里很火。很多观众说,看了《深夜食堂》后,会想起自己的家人,周末也愿意回家陪父母吃饭了。我们文化课正计划和东京台合作,推出‘深夜食堂主题展’,展示剧中的道具和美食,让更多人感受‘家常菜里的温情’。”
小池隆一靠在椅背上,手指交叉放在腹部,眼神里满是欣慰:“野原君的作品,从来都不是‘娱乐产品’,而是‘有温度的文化载体’。他用镜头和画笔,记录平凡人的生活,传递积极的价值观,这比任何政策都更能打动人心。以后文部省要多支持这样的创作者,多推出这样的好作品。”
参会者们纷纷点头,会议室里的气氛格外热烈。
文部省次官森川浩介看着小池隆一,语气坚定地说:“知事桑请放心,我们会加强与东京台、集英社的合作,为野原君提供更多资源支持。同时,我们也会挖掘更多有潜力的年轻创作者,让霓虹的文化产业越来越有活力,为大东京都市圈的整合,乃至全霓虹的文化发展注入更多力量。”
小池隆一点头,目光扫过窗外的东京街景——远处的东京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街道上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
他知道,大东京都市圈的整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有《舌尖》这样的作品,有野原广志这样的创作者,有文部省这样的团队,这条路一定会走得更稳、更远。
“好了,”小池隆一站起身,语气沉稳而有力,“今天的会议就到这里。森川君,全国推广《舌尖》和《哆啦A梦》德育读物的事,你抓紧推进;其他同仁也要各司其职,继续做好都市圈的整合工作。我们的目标,是让大东京都市圈成为‘文化共荣、民生共富’的典范,让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归属感和幸福感。”
“是!”
参会者们齐声应和,纷纷起身,脸上满是干劲。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每个人的身上,也洒在桌上那份《舌尖上的霓虹》收视报告上——32.2%的数字,仿佛在无声地证明,文化的力量,足以连接城市、温暖人心,成为推动时代向前的重要力量。
……
文部省会议的内容像长了翅膀,不到半天就传到了东京电视台。
十月二十三日下午两点,顶层会议室里早已坐满核心人员,坂田信彦台长坐在主位,左手边是刚卸任东京台社长、全力备战市长竞选的岛津义弘,右手边则是高田俊英局长和明日海常务副局长。
野原广志刚走进会议室,岛津义弘就抬眼看向他,语气带着明显的笑意:“广志君,来得正好。今天叫大家来,主要是想聊聊我竞选东京市市长的宣传计划,而你,可是这个计划里的关键人物。”
这话让在场众人都看向野原广志,浅野贵太率先笑着打趣:“看来岛津桑这是要借广志君的‘东风’啊,毕竟现在全霓虹谁不知道,野原广志出品,必是精品。”
岛津义弘没否认,手指敲了敲桌上的民意调查报告:“没错。自从上个月采纳广志君提出的‘信息茧房’策略,针对不同群体推送定制宣传内容后,我的支持率已经从最初的28%涨到了41%,尤其是年轻群体和传统手艺从业者,支持率分别涨了19%和23%。”
他拿起一份数据单递给坂田信彦,继续说道:“你看,针对上班族,我们推送‘返乡创业补贴政策’的短视频,用的是《舌尖》里佐藤健太的故事片段;针对家庭主妇,推送的是‘社区文化节’的策划,配的是《超级变变变》里的家庭参赛视频;针对学生群体,则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用了《哆啦A梦》的动画片段引流。这种精准推送的效果,比我们之前撒网式的街头演讲管用太多。”
坂田信彦看完数据,抬头对野原广志说:“广志君,你这‘信息茧房’理论,真是把内容和宣传结合到了极致。之前我还担心这种方式会显得刻意,现在看来,用观众熟悉的内容做载体,反而更容易让人接受。”
岛津义弘这时话锋一转,语气多了几分郑重:“更值得高兴的是,小池隆一阁下也注意到了这个策略。昨天他的秘书给我打电话,说小池阁下对‘信息茧房’理论很感兴趣,还问什么时候有空,想请广志君一起吃个饭,好好聊聊这种内容传播模式。”
野原广志闻言,微微欠身:“能得到小池知事桑的认可,是我的荣幸。不过‘信息茧房’能有效果,主要还是因为岛津桑的竞选理念——‘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改善民生福利’本身就贴合民众需求,我只是提供了一个传播工具而已。”
“广志君还是这么谦虚。”
高田俊英放下手里的笔,语气带着几分感慨,“当初你提出这个理论时,我还担心会不会太超前,现在看来,是我低估了内容对民众的影响力。你用自己的作品为岛津桑铺路,这可比任何竞选广告都有说服力。”
明日海也补充道:“而且这种方式还避免了正面攻击对手。田中三上神市长最近总在公开场合说我们‘靠明星效应拉票’,可我们用的全是民生相关的内容,他连挑错的地方都没有。”
岛津义弘笑着点头:“这就是广志君的高明之处。他知道,民众要的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能感受到的实际利益。就像《舌尖》能火,是因为它让大家看到了普通人的生活,而我们的宣传能有效果,也是因为让大家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政策利好。”
就在众人讨论宣传策略时,坂田信彦忽然想起文部省传来的消息,清了清嗓子说:“对了,还有件事要跟大家说。文部省那边刚传来消息,小池隆一阁下打算将《舌尖上的霓虹》和《哆啦A梦》作为‘国家级文化推广战略’的核心内容,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国家级战略?”足利崇司惊讶地抬起头,“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待遇,连以前的国民级电视剧都没享受过这种规格。”
坂田信彦点头,语气带着几分自豪:“没错。《舌尖》会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送到国际纪录片节参展,同时在全国中小学作为‘本土文化教材’播放;《哆啦A梦》则会被纳入小学德育辅助读物,还会联合出版社推出‘亲子阅读版’。小池阁下说,这两部作品,一部能推动地域经济转型,一部能培养孩子的品格,都是霓虹当下最需要的。”
田中圭立刻接话:“这可太好了!《舌尖》现在已经带动千叶、群马的旅游业涨了三成,要是在全国推广,说不定能让更多地方的传统手艺活起来。我之前去琦玉考察,那边的老面包房老板还问我,什么时候能让《舌尖》去拍他们的故事呢。”
浅野贵太也笑着说:“《哆啦A梦》的教育意义确实大。我家那小子以前总爱抢同学的玩具,看了大雄分享道具的剧情后,现在会主动把漫画借给别人看了。用动画教孩子道理,比家长唠叨一百句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