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一个好人(1 / 2)
巡阅使,既有监察地方之权,也有督办军务之责。
去掉虚职节度使,他这个官,可是平齐经略使跟巡抚使的绝对封疆大吏。如果李长安想阅军,还真可以。
就是阅军必犒军,成本大了点。
先让钱韦中去调研一下吧,看看城中情况,万一这老小子能知道好歹呢。
李长安的大军在休整,可把德州的商户们给忙坏了。
修鞋、补衣服、挖鸡眼、拔牙、修马蹄子,把大营周边都搞成集镇了,一出门极其热闹。
这不得不让人纳闷儿,城里的生意不做了么,难道自己的士兵这么富有?
很快,钱韦中调研回来了。
“长安,这赵叔皎有古怪啊!”他都回到大营了,却还是满脸不可置信。
“慢慢说来,怎么了?”李长安给他倒了杯茶。
“城中传言,这位赵都监,应该是被水鬼夺舍了!”此言一出,把李长安给逗乐了。神神怪怪的,当写志怪小说呢么,还夺舍,咋不说穿越呢。
钱韦中继续说,赵都监掌权前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简直判若两人,城里人人皆知。
原本,赵叔皎只是个不入流的宗室子弟,宗人府连俸禄都不管的,这才没招了投军做个闲职。
到了德州之后,他很快打出名声,就在于一个“义”字。
急公好义,爱打抱不平,能体恤百姓,对于腐朽的本地生态常常发表针砭时弊的看法。
一时之间让人误以为他是赵官家派到本地的钦差。
总之,从贩夫走卒,到厢军和底层士兵,就没有不夸他好的。即便是常被骂的本地官僚,也对此人颇为敬重。
这就要说到他的第二个优点了,“仗义疏财”。
宗室子弟投军皇家还是给优惠政策的,上来就是七品的闲职,每个月除了四石禄米,还有二十贯钱。
相对于德州本地人,赵叔皎的这份收入,简直是个体户中的土豪。
边地好赌,有不少军人没事就耍个牌或者猜个单双,一点军饷,除了吃喝,没到月底就能遭尽干净。
赌风盛行之后,自然渐渐就衍生出了专业的放局者,干着抽水和借贷的营生。
许多人当兵多年之后,不但没攒下钱,还欠了一屁股债。
赵叔皎找到放局的,以一场摔跤作为赌赛,赢了许多人的债务豁免权。也就是只要兵役满了回家,欠赌局的钱就不用还了。
这一把,直接让赵叔皎在军中收获了人心。
为他以后当上都监,获得军中支持,埋下了重要伏笔。
有此两项,其实也不够一个人崛起,更重要的是第三件事,他还有仁心。
除了借个钱,帮人平个事儿,他还敢用军铺递帮军中兄弟们免费传递家书。他是宗室子弟嘛,有特权的,使用皇家的铺递不用给钱。可普通军卒不行,往家里写信少说要付二十文的铺递费。
于是,他就每个月写几百个空信封盖上印鉴,送给兄弟们。
就这么三件小事儿,也不知是有人故意传播,还是大伙真心拥戴,反正两三年间,赵叔皎就成了呼保义赵三郎。
德州城里,安静军中,提起来无人不竖大拇哥。
但就这么个好人,一经被提拔,却忽然性情大变。当上实权都监和安静军副指挥使之后,这个人被夺舍了。
不但不兑现抗洪救灾时对兄弟们的承诺,还四处抓捕鞭打说他坏话的军中兄弟。
德州城里原来商税很低,每百抽一,商业极为繁茂。
他却以德州乃军城,要谨防探子窥探的借口,禁止城中超过三个人的聚会。即便是酒家,也要搞一个人当副掌柜,每天对现场进行督查。
这还不算完,他救灾时承诺,凡是能帮助德州恢复生产的商家,一律给予一年的免税和三年的减税。
而事实上,市面刚恢复正常,他就以朝廷困顿为由,收回了所有承诺。
不但不减免赋税,甚至还加收到了十抽一的地步。
现在城里都快没人做生意了,要不咱们大营也不会这么热闹,这应该是今年德州商户见到的最大的生意。
更可恨一点,原来赵叔皎不是仗义疏财么,现在简直成了个抢劫的。
但凡谁家有个好买卖,要么去上供,每个月往都监府送例银;要么就滚蛋,只要在城里,他就敢派人去抢。
也就是从春节到现在,德州都快被他折腾黄了。
“查吧,亮出钦差旗帜,咱们救一救德州吧!”钱韦中最后恳求道。
琢磨了半天,李长安觉着这人不像是穿越来的,除非他来自于果党,否则这个变脸的劲儿,后世可不好找啊。
“凡怪异之事,必有原因!待我亲自出门访听访听!”
他有点怀疑,是不是赵叔皎跟钱家有什么过节,这小子是拿自己当刀使呢,要借刀杀人。
打扮做个书生,李长安进了军营边上的集市。
有个卖皮具的老伯看着面善,他就走到了摊位前,蹲下来开始跟人搭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