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郡守莫慌(1 / 2)
但在许师的课上,他们学到的更多是冷峻的逻辑分析与残酷的现实案例。
许宣很少空谈道德文章,更多的是教他们“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评估各方利益与风险”、“如何在现实的夹缝中达成目标”。
将许师教授的“现实逻辑”与书中的“圣贤道理”结合起来,再去看待眼前这危机。
乔峰顿时对季瑞的话有了更深的理解,甚至领悟到了其中三味。
所以……
乔峰抬起头,目光恢复了清明与坚定,对着季瑞坦然道:
“季兄……话虽糙了些,但道理,是对的。是我之前想得简单了。”
知错就改,同样是君子之风。
心中也不得不承认这位“汉卿同学”除了用词不当、风格过于粗糙狂放之外,对局势的分析和判断还真没毛病。
此刻,他甚至觉得书院里私下流传的那句“三杰二奇不如一季”的谣言,虽然夸张,但似乎……也并非全无根据。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
六人的目光,齐齐投向了一直没有话的许宣。
许宣心中虽也焦急,但并未乱了方寸。
深知石王虽然自加入“正义阵营”后屡屡表现不佳,但到底也是实打实的三境妖王,更是天地奇石成精,先天根基雄厚,最是耐揍。
即便是黄泉之水想要彻底侵蚀消磨它的神魂妖躯,也绝非一时半刻能够做到,必然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
既然如此,营救石王与解决荥阳危机就更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力求稳妥、彻底,毕其功于一役。
于是,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缓缓开口,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在洛阳附近,我们确实需要郡守的协助,才能放开手脚行事。”
“而且是全方位的合作,全身心的投入。”
“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服’郑太守与我们通力合作吧。”
白莲扎根于人世,那就用人间的规则,来驱动一切发生。
于是荥阳郡内悄然兴起了一阵……“文风”。
名声在外的崇绮书院“三杰”联名发出公告,宣称要借“禹河古道重现、圣皇遗迹出世”之名,在荥阳大开文会!
广发英雄帖,邀请九州才子各方名士汇聚于此,以水为名,坐而论道,探讨古今治水之策、文明源流之义。
此举看似是风雅盛事,恰好迎合了郑廉“献祥瑞”造势的需求,让他难以拒绝。
作为南方文脉的代表人物,崇绮三杰广开文会,南方的才子们自然是闻风而动,纷纷前来捧场支持,共襄盛举,绝不能了自家威风。
觐天书院的学生接到早同学以半个同门之谊发出的通知后,几乎无人推脱,能来的全来了。
既是还之前被解救的人情,也是为南方阵营站台。
白鹿书院那边,除了卢柟因押送祭器要务在身无法前来,其余如钱青、张浩等知名才子亦是悉数到场。
仅仅是这几大南方顶尖书院的核心弟子齐聚荥阳,其场面与声势,便已足以媲美三年前那场轰动江南的西湖文会了。
但这还远远不够。
之前崇绮书院学生北上游学时,沿途结交论道过的诸多其他书院出身的才子,也都收到了情真意切的邀请函。
三大书院更是动用自身在士林中的深厚名望,将那些正在西边或者北边游学学子,也尽可能地吸引了过来。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会给这个面子,尤其是北方的学子。
于是,不知从何处吹来的风声,开始在士林间悄然流传:
“什么禹河文会,不过是南方人仗着人多势众,跑来北方耀武扬威罢了!”
“我看北方的才子们是怕了,不敢应战吧?”
其中更是夹杂着一些刻意挑动的关于南北学风差异、甚至带有人身攻击意味的尖锐言论。
舆论,一下子就被点燃了!
对于那些朝堂上的大人物而言,这或许只是儿辈的胡闹,不值一哂。
但对于正处于血气方刚年纪的“儿辈”士子们而言,这简直就是关乎地域荣辱、个人名誉的天大事情!
若能在这样一场万众瞩目的天下文会上力压群雄,扬名立万,那份成就感和爽感,简直无敌了!
于是,这场文会的性质悄然发生了变化。
如同滚雪球一般,刚开始还是可来可不来的风雅聚会,到了后来谁若是不来,可就真有点“道”了。
是不是自觉才学不够,不敢登台?
是不是胆如鼠,连面对南方才子的勇气都没有?
在这样一种微妙而激烈的氛围下,大量的北方学子,甚至一些原本对此不感兴趣的勋贵子弟也纷纷抱着或一较高下、或看热闹的心态,涌向了荥阳。
更有不少在洛阳闲着没事干的世子皇子,以及各家权贵府上的公子们也都闻风跑来凑这份热闹。
对他们而言,这等汇集了南北顶尖才子又带着点火药味的盛会,可比在洛阳城里斗鸡走马有意思多了。
于是,一场规模空前堪称众人入京前最宏大的文会,就这么在荥阳郡“意外”地诞生了。
文华之气,权贵气运真是个五彩纷呈,就连天上的乌云都被冲散了一部分。
郡守郑廉得知消息后,眼前一黑,简直想死。
你们不要过来啊!
他在内心疯狂呐喊。
一个偷偷干坏事的人,最怕的就是引来过多关注,尤其怕来的还都是些有名有姓背景通天的公子王孙!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尤其是能混到这种顶级圈子里的大部分非富即贵。
或者出身于底蕴深厚的大书院,背后的关系网错综复杂,遍布九州上层。
更要命的是再过十几年、二十年,眼前这些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就将顶替他们的父辈,成为新的朝廷支柱,执掌权柄。
所以,这一场开在荥阳的文会是未来“朝廷”的一次非正式雏形聚会,也毫不为过。
想到这些,郑廉只觉得压力如山,大到连呼吸都变得困难无比。
感觉自己就像坐在一个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
很快,又有一股不知从何而来的“妖风”开始流传,荥阳地下根本没有什么“禹都阳城”,也没有什么“圣皇遗宝”。
郑廉郡守所要献上的祥瑞,其实和历史上那些滥竽充数的玩意儿没什么区别,所有人,包括皇帝,都被他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