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重演土木堡之变!?(1 / 2)
陈良训一席话,直指要害。
那位君王的确如其所言,从不安于深宫。
可仅仅依靠一次刺杀行动就想扭转局势,谈何容易?
京城内外遍布厂卫耳目,稍有风吹草动,便可能全盘暴露,还未起事便已覆灭。
城外动手,难度无疑更高。
皇帝离开皇宫时,随行的护卫与仪仗本就森严庄重,一旦出城,更是戒备森严。他在宫中尚且如此警惕,到了野外,身边兵马只会更加密集,想要靠近都难如登天。
众人围坐商议良久,却始终无计可施。
陈良训皱眉苦思,忽然灵光一闪,终于提出一策,听来竟有几分把握。
“诸位难道忘了正统年间的土木堡之变?”
“我们为何不能依样而行?”
话音落下,数人猛然醒悟,有人甚至忍不住拍案而起,仿佛迷雾中骤见光明。
是啊,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何必冥思苦想?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那儿,竟还绕弯子,实属不该。
“主意倒是巧妙,可实行起来千头万绪,稍有差池便全盘皆输。”
“最关键的是,必须有一支能为我们所用、听命行事的精锐部队,否则一切皆为空谈。”
冷静下来后,仍有人心存疑虑。
这种事岂是说动就能动的?以他们如今的实力,谈何操控边军、引动边患?
“这又有何难?只需静待时机罢了。”
“我有一位同乡,现任大同镇巡按御史。前些日子他回京述职,我特地与他详谈过边境形势。”
“据其所言,那些归附我朝的蒙古部族,心中各有盘算。”
“眼下不过是因生计所迫,表面称臣,实则暗中操练士卒,私购铁器、食盐、茶叶等物。”
“恐怕只待力量足够,便会撕去伪装,不再安分。”
此言一出,立刻有人厉声质疑:“你竟敢妄下断语?莫非是为了拉我们入局,故意编造谎言?”
此人并非无端发难。陈良训所言太过惊人,在场之人从未耳闻此类动静。
在他们看来,这些归顺的部落一向恭顺,从未显露出半点反意。
尽管他们已与皇帝势不两立,甚至图谋弑君,但心中并无篡逆之意,更无颠覆大明江山的念头。
他们自认仍是朝廷忠臣,清流一脉。只是命运弄人,偏偏遇上一位昏庸残暴之君。
即便要动手,也自认是在清除国贼,为天下除害,保社稷安稳。
若边境太平,蒙古归心,对他们而言亦是好事。
陈良训忽然说出这番话,彻底打破了众人原有的判断,情绪自然难以平静。
“这般紧要之事,我岂会虚言相欺?于我自身又有何益处?”
“你们押上了一切,我又何曾退缩半步?”
“真是不堪点拨。”他面色冷峻,语气中透着明显的烦躁。
“我的那位同乡,曾在朝中多次举荐杨洪,称其才干出众。若非如此,一个毫无战功之人,如何能在三年之内由参将跃升为大同总兵?”
“他传来的情报,我敢以性命担保,绝无虚假。”
一番话落,众人心中的疑虑悄然消散,转而信服。
“蒙古部族向来行事不定,倒也不足为奇。但我仍不明白,他们与我们所谋之事有何牵连?”
“怎说无关?只要许之以利,满足其所求,便可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