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战地医生和特战队军人相互救赎 > 第434章 基石和星光

第434章 基石和星光(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周霆钧的来访与离去,像一块投入看似平静湖面的石子。涟漪扩散后,留下的并非止水,而是被搅动起来的、更深沉的寂静与亟待梳理的现实碎片。顾锦城再次陷入药物促成的沉睡,但这一次,他的睡颜不再全然是昏迷时的毫无生机。眉宇间偶尔会掠过一丝极淡的、因内在挣扎而引起的蹙动,仿佛他的意识正在一片被浓雾封锁的记忆旷野中跋涉,试图寻找那条通往“过去”的、已然模糊的路径,却屡屡被无形的屏障弹回。

宋墨涵轻轻抽回自己的手,指尖却仿佛依旧残留着他掌心那粗糙而温暖的触感,以及那份无意识却坚定的回握。那一下回握,像一枚滚烫的烙印,深深印在她的心尖,沉甸甸的,带着一种超越医患关系的责任与悸动。她站起身,动作依旧保持着专业性的轻缓,逐一检查了所有监护仪器的参数,确认生命体征平稳后,才悄然走到隔离舱外的观察区。

林皓轩和苏婉正在那里,对着平板电脑上瀑布般流淌的数据流低声讨论。

“宋博士,”林皓轩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后的眼神带着一丝振奋,他将屏幕转向她,“好消息是,那种如同背景噪音般的异常脑波信号,在顾队长意识清醒、尤其是进行有效交流期间,几乎被压制到检测不到的水平。这说明他的主观意识活动本身,就是对这种异常干扰最强有力的对抗,为我们争取了至关重要的时间窗口。”

苏婉紧接着补充,语气中难掩兴奋:“更令人鼓舞的是,在他与周参谋交流,以及后来……你握着他手的时候,”她微妙地停顿了一下,继续道,“我们监测到他的颞叶和海马体区域——大脑中主要负责记忆编码、储存和情感关联的核心区域——血流量和神经电活动出现了轻微但持续性的增强。虽然还远未达到正常活跃水平,但这强烈表明,这些功能区并非永久性结构性损坏,而是处于一种深度抑制或‘待机’状态。外界的熟悉刺激,尤其是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记忆线索,很可能正在尝试‘激活’它们,就像用正确的钥匙去叩击一扇生锈的锁。”

宋墨涵凝神看着屏幕上那些起伏的曲线和彩色的脑部活动成像图,冷静地分析:“也就是说,他现在的情况,更像是一扇被淤塞甚至是被刻意封存的门,而不是一堵彻底坍塌的墙。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钥匙,或者,持续地、耐心地用多种方式去叩击,试探哪一把能打开缝隙。”

“理论上是这样。”林皓轩点头,但眉头微蹙,“但钥匙具体是什么?是特定的人、特定的事件片段,还是某种综合性的感官体验?这需要大量的、系统性的尝试和精细的观察,而且可能存在风险,过度刺激或错误的刺激可能加剧他的精神负担。”

“从现有反应看,情感纽带可能是目前最强的催化剂。”苏婉轻声说,目光不经意地扫过隔离舱内沉睡的顾锦城,又落回到宋墨涵身上。她作为心理专家,对人的情感互动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宋墨涵那看似平静的专业外表下,细微的关切和疲惫逃不过她的眼睛。

宋墨涵没有回避这个话题,她深吸一口气,看向两位值得信赖的同事:“我注意到了。他对周参谋提及的往事有微弱的生理反应,这证明了战友之情这类深层记忆痕迹的存在。但……他唯一在无意识状态下清晰叫出的名字,是我。这或许是一个更直接、更个人化的突破口。”她的语气尽可能保持平静和专业,像是在陈述一个客观的医疗现象,但耳根处微微泛起的热度,只有她自己知道。

“所以,接下来的认知康复,除了常规的定向力训练、记忆碎片提取练习,可能需要你,宋博士,更多地、更深地介入。”林皓轩直言不讳,“利用这份特殊的‘连接’,尝试引导他重建与‘现在’的、稳定的情感和认知联系。这可能会很耗神。”

“我明白。”宋墨涵点头,感觉肩上的责任重于泰山,却也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被需要的悸动。她不仅是医生,此刻更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顾锦城迷失的过去与亟待重建的现在。

就在讨论暂告一段落时,基地内部通讯器响了起来。是指挥部医疗协调中心的通知。鉴于顾锦城情况特殊且极其复杂,涉及最高级别的军事机密和人员价值,指挥部经过慎重评估,决定增派一位拥有极其丰富战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复杂性脑损伤康复经验的心理专家加入核心医疗团队,协助进行更精准的认知功能评估和个性化康复计划制定。

消息传来不久,一位身着干净利落的便装,气质沉稳温和的中年男性便在卫兵的引领下出现在医疗区。他名叫沈磐,人如其名,目光睿智而包容,仿佛历经风雨的磐石,能看透人心所有的褶皱与暗伤,却又自带一种让人安心和信赖的沉稳力量。他的履历堪称传奇,曾在多个战乱区从事心理干预工作,经手过无数棘手的案例。

“宋博士,林博士,苏博士,你们好。”沈磐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抚平焦躁的平和,“顾锦城队长的情况,指挥部已经向我做了最高密级的简要说明。他是我们‘灯塔’基地不可或缺的尖刀,他的康复,于公于私都至关重要。我会尽我所能,协助各位,从心理认知层面,帮助他找到‘回家’的路。”

沈磐的到来,立刻为团队注入了新的、强大的专业力量。他没有急于进入隔离舱打扰病人,而是先与宋墨涵、林皓轩、苏婉三人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深入闭门交流。他仔细研读了顾锦城所有的病历、生理数据、背景资料,甚至申请调阅了“利刃”小队部分非涉密的行动记录和团队心理评估档案,试图从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多个维度,勾勒出顾锦城完整的心理画像,理解他可能承受的极限压力源。

“逆行性遗忘,尤其是创伤性的,往往不仅仅是生理损伤的副产品,它本身就可能带有强烈的心理防御机制色彩。”沈磐在讨论中指出,手指轻轻点着桌面,“大脑有时会像一个过于保护孩子的母亲,试图主动屏蔽或封存那些它认为过于痛苦、足以让主体精神崩溃的记忆片段,以维持基本生存功能。顾队长在‘黑雨’行动中经历的,恐怕远超我们纸上看到的这些报告所能描述。他的记忆缺失,或许不仅仅是神经元受损的结果,更可能是一种……心灵的自保反应。”

这个观点,如同在迷雾中投下了一道新的光束,为宋墨涵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新视角。她立刻回想起顾锦城初醒时那仿佛能将人吸入虚无的空洞眼神,以及后来偶尔提及任务细节时,他眉宇间那份并非单纯迷茫、而是混合着挣扎与潜藏恐惧的痛苦。那不仅仅是“想不起来”的困惑,更像是在本能地抗拒着去触碰某个潜藏在意识深渊里的、巨大的恐怖存在。

在沈磐的建议和协助下,接下来的康复计划变得更加系统、立体且富有层次,如同针对一座精密堡垒的多点探测。

宋墨涵依然是主导者和执行核心。她每天会花大量时间守在顾锦城身边,在他清醒、精神状态相对平稳的时候,进行持续的、轻柔的、信息输入式的对话。她彻底放弃了早期那种急于追问“记不记得”的方式,转而像一位耐心的园丁,不断地、重复地向那片荒芜的记忆土壤播撒关于“现在”的种子。

“顾锦城,今天是新纪元57年,10月23日,下午三点。你现在在‘灯塔’基地地下七层的核心医疗区,我是你的主治医生,宋墨涵。”

“根据监测,窗外的辐射尘浓度今天下降了百分之十五,能见度好了不少,虽然天空还是灰蒙蒙的。”

“周霆钧参谋早上来看过你,你那时睡着了,他留下话,说等你精神好些再来。”

“你所在的‘利刃’小队,目前由副队长秦风暂代指挥,他们正在进行常规休整和装备维护,一切安好,没有新的伤亡。”

她的声音始终平稳、柔和,带着医生特有的理性与抚慰力量,也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关于“现实”的坚定。她开始更有策略地、在不引起他剧烈排斥的前提下,提及一些只有他们两人在救治过程中才可能知道的、极其细微的互动细节,比如:“你右肋下的那道旧伤疤,缝合得很精细,但看得出当时情况很紧急”,或者重复他高烧混沌时那些含糊的、关于“信号塔…撤退…”的呓语片段,试图用这些私密的、与她相关的感知碎片,作为激活他大脑认知回路的独特钥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