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 > 第430章 灯亮了,但影子还在动

第430章 灯亮了,但影子还在动(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灯亮了,但影子还在动。

宫墙之内,申时的钟声敲过三响,余音未散,东华门便缓缓推开一道缝隙。

百余名百姓自三里坡、南巷、北圩徒步而来,脚底沾泥,衣衫粗朴,却站得笔直。

他们不是宫人,不识礼数,却被一张黄榜召进了皇城——苏锦黎亲笔所书:“民议堂开,每日申时,凡有冤屈,皆可陈情。”

堂设在原御膳房偏院,三口铁锅仍架于外,火未熄,粥正熬。

新铺的金砖从宫门一直延至堂前,光可鉴人,映着天光云影,也映出众人踟蹰的脚步。

赵九斤走在最前。

他是三里坡村长,脸如风干枣皮,手背裂着血口。

他望着脚下这片光滑如镜的地面,忽然弯腰,解下那双补了三次的布鞋,赤足踩上金砖。

泥土与砖面相触的瞬间,一声轻响,仿佛某种界限被踏破。

身后百人默然,随即纷纷效仿。

脱鞋声窸窣如雨,赤足踩地,脚步沉稳。

他们不说话,只是站着,像一群从土地里长出来的人,终于走进了从来不属于他们的殿堂。

一名紫袍宦官立于阶上,冷笑出声:“泥腿子也配踩金砖?这可是御赐之地,脏了,你们担得起吗?”

赵九斤抬头,目光平静如井水。

他从怀中取出一块烧裂的陶片,边缘焦黑,内里还嵌着半粒炭化的米。

他蹲下身,将陶片轻轻嵌入两块金砖的接缝处,动作郑重如葬骨。

“这块土,”他声音不高,却传遍全场,“埋过饿死的孩子。去年冬,三里坡十七具尸首,六具是娃儿。他们临死前啃的是观音土,咽下去,肠子断了。”他顿了顿,直起身,“今日我踩的不是金砖,是命换来的路。这块陶,就当是……替他们,进宫看看。”

人群静默。风掠过檐角,吹动灶火,噼啪一响。

当晚,宫人奉命清扫民议堂。

扫帚刚触地,便见每一寸砖缝间都嵌着东西:碎碗、灶石、甚至用油纸包着的一小撮灰——说是某户人家亡者的骨灰,只求让亲人“魂进宫门”。

扫不尽,也不敢扫。

有人低声问:“这些……要拆吗?”

管事太监盯着那满地星点般的残片,良久,摆手:“罢了。这砖,本也不是为他们铺的。可如今……踩过了,也就那样了。”

与此同时,内务府采办司主事李仲文被押至钦天监偏殿。

崔明远端坐案后,指尖敲着一只灰陶罐,冷笑:“你日日往御药中掺此污物,可知罪?”

罐是空的,但内壁残留着烟火气,还有几粒未化尽的灶灰。

这是他在李仲文家中搜出的唯一证据——那只曾混入安神膏的“百家灰”。

李仲文跪在地上,脸色惨白如纸。

他想起表妹一家倒在雪地里的模样,想起自己当年签字时颤抖的手指,想起柳氏递来灶灰时说的那句:“这灰里有活过的味儿。”

他本不想闹大。

他只想让陛下闻一闻那种味道——饿到极致,连糊粥都像珍馐的味道。

可现在,他要死了。

心念电转间,押解他的太监稍一分神,他猛地挣脱束缚,发疯般冲向御药房。

“你们喝的是香灰!”他嘶吼着,扑到药炉前,双手狠狠掀翻铜鼎。

滚烫的膏汁泼洒一地,浓烈药香混着焦糊气息炸开,“我们吃的是灰里的米!你们知道米是从哪儿来的吗?是从克扣的赈粮里筛出来的!是从死人嘴里抢的!”

混乱骤起。宫人惊叫四散,侍卫持棍逼近。

就在铜鼎倒地刹那,李仲文举起灰罐,狠狠砸向殿中大鼎。

陶罐碎裂,灰飞四溅。

奇异的是,竟有数十宫人下意识伸手去接——那些平日趾高气扬、不屑与小吏同列的太监,此刻掌心摊开,接住了飘落的灰。

无人解释为何。

陆砚恰在此时踏入殿门。

他未怒,未斥,只静静看着满地狼藉,而后蹲下身,一片一片拾起碎片,放入准备好的绸袋中,逐一编号。

最后一片,他亲手贴上注条:“第一片,来自一个不敢说话的人。”

夜更深。

宫门外,说书人徐醒坐在青石阶上,惊堂木一拍,声如裂帛:“……亲王克粮三万石,北境饿殍遍野,唯独王府窖藏新米千仓,金丝楠木封口,防潮驱虫,精细如供祖宗!”

话音未落,黑影一闪,石子破空而来,正中其额。

鲜血顺眉骨流下,染红半边脸。

围观百姓惊呼欲散,徐醒却抬手抹血,撕下衣襟,蘸血为墨,在地上一笔一划写下:

“此人姓陈,名砚之,礼部侍郎,受贿三千两白银,买命八百七十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