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315章 坐标和引力

第315章 坐标和引力(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秋日的阳光为图书馆的落地窗镀上一层暖融的滤镜,尘埃在光柱中缓慢舞动,如同宇宙中随引力场流动的星屑。封瑶坐在靠窗的位置,摊开的《高等量子力学》与《情感心理学导论》并排放在桌面上,笔尖在纸页上划出细密的痕迹,恰似她此刻交织的思绪——理性与感性,公式与直觉,在前世今生的记忆迷宫中寻求着一个平衡点。她的注意力并未完全沉浸在学术的海洋中,余光不自觉地,如同被设定好轨道的卫星,始终锚定在斜对面的徐卓远身上。

他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终端屏幕,修长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偶尔敲击,速度快且精准,眉宇间是惯常的、解决复杂问题时才会出现的微蹙。但封瑶敏锐地察觉到,那层冰封的专注之下,似乎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流动的探索意味。自那次梧桐树下,指尖轻触引发他系统内部未知的“扰动”后,他仿佛被动开启了一个新的内部观测程序。不仅更细致地观测她(呼吸频率、唇角弧度、声音频谱),也开始更深入地、带着某种笨拙的诚实,观测他自己那些无法被传统代码定义的“异常状态”。

【情感日志-权限等级:最高-加密协议:Ω】

事件编号:E-0158持续性非任务导向共处(图书馆自习,持续时间2小时37分)

外部观测:目标封瑶,阅读《情感心理学导论》第三章时,瞳孔有轻微放大反应,关联段落为“依恋的形成”。安静阅读期,呼吸频率稳定在14次\/分,唇角维持+5°微上扬。环境参数:环境噪音<40分贝,光照强度300勒克斯,符合“舒适学习区”定义。

自我体验记录:信息处理核心区域活跃度正常,逻辑推理速度无衰减。但边缘系统(关联记忆与情绪)检测到低强度、持续性愉悦信号流,波动范围±0.3标准单位。该信号与当前任务(星轨项目算法优化)完成度无关,与能量摄入(奶茶)无直接因果关系。初步归类为“共存安宁感”,需进一步采集样本。

新假设\/工作模型:特定个体(标识:封瑶)的存在本身,可能构成一个稳定我核心系统运行的“外部坐标”。此坐标影响力呈现非经典物理特性,超越物理距离衰减规律,初步判断呈复合场效应分布(引力场与信息场叠加?)。需设计实验验证其作用范围与强度参数。

徐卓远的目光从布满代码与模型的屏幕上移开,落在封瑶被阳光勾勒出柔和光晕的侧脸上。他试图解析这种“安宁感”的源代码,追溯其产生的初始条件和边界,却发现它如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均匀、弥漫,无处不在却又难以捕捉其具体的奇点。这种无法被完全量化、归因的感觉让他既困惑又隐秘地着迷,就像面对一个数学上极其优雅却暂时无法求得通解的方程。

“遇到难题了?”封瑶感受到他专注的视线,抬起头,眼中带着浅浅的、了然的的笑意。她合上《情感心理学导论》,将手边那杯一直用掌心护着温热的红豆奶茶轻轻推过去一点,“休息一下?你已经连续高负荷工作一个半小时了。根据‘人体工程学最优工作效率模型’,建议进行15分钟休整。”她甚至模仿了一点他说话的风格。

若是从前,徐卓远会直接回答“否,效率阈值未触发”,然后继续沉浸在他的数字世界。但此刻,他内部一个新运行的【双向校准与社交互动模拟】模块,弹出了一个高优先级建议——“尝试参与并主导非必要社交互动,以收集更丰富的‘情感’交互样本,完善‘封瑶’模型”。

他遵循了这个建议。

“不算是传统定义的难题。”他接过那杯奶茶,指尖触及杯壁的温暖,数据库瞬间匹配关联词条:封瑶准备,适宜入口温度(57.3±2c),行为标签:关心\/体贴。“是在尝试定义并建模一种系统状态。”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浩瀚的词汇库中搜索最贴近主观体验的表述,“当你在附近,空间距离小于等于5米时,我的核心系统运行效率基线有轻微上浮,平均约3.1%,逻辑错误率下降0.72%。同时,会持续产生一种…非目标导向的、弥散性的满足感。”徐卓远用他特有的、将内在体验外部化、对象化的方式描述着,“我正在寻找这种状态的准确命名和其产生机制。现有假设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环境舒适度、预期安全感、以及…”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封瑶清澈的眼底,“…你的生物场辐射可能对我体内的量子层面产生了尚不明确的协同效应。”

封瑶微微一怔,心底随即涌上难以言喻的柔软与酸楚。前世的徐卓远,内心或许有过更汹涌的波澜,但绝不会将这些“感受”宣之于口,更不会试图去理解它。他只会将其归类为无用的干扰信号,启动屏蔽协议,将自己更深地埋入理智的堡垒。现在的他,却像对待一个至关重要的科研项目一样,郑重其事地、甚至带着一丝学术探究的狂热,研究着因她而产生的、这些细微到常人会忽略的内在变化。

她伸出手,轻轻覆在他放在桌面的手背上。他的皮肤带着常年接触终端设备的微凉,在她触碰的瞬间,几不可察地颤动了一下,像是传感器接收到意外但非威胁性的输入。他没有收回,反而调整了一下手的角度,让接触面积更大。

“阿远,”她的声音轻柔,像秋日午后穿过梧桐叶隙的微风,“有些感觉,不需要精确的命名,也不需要完全理解它为什么产生。你只需要感受它存在,然后…接受它,就好。就像阳光照在身上的温暖,你不需要理解核聚变的原理,也能享受它带来的舒适。试图用公式去解构它,有时反而会失去感受本身的美好。”

徐卓远低头看着交叠的手,感受着从她掌心传递过来的、超越任何数据定义的暖意,这暖意似乎能直接渗透皮肤,轻微地扰动了他体内体液的流动速度。情感监测系统再次记录到核心温度上升0.23c,以及那种奇特的、与封瑶生理节律似乎存在弱耦合的“共振愉悦”。他在内心日志中追加记录:【物理接触(手背覆盖)持续18秒。主观体验库追加新词条:“被安抚的稳定感”。关联参数:封瑶,声音轻柔度评级A,眼神专注度评级A+,环境安全系数高。接触终止后,愉悦信号有衰减延迟,时间常数约为…】

就在这时,一个略带调侃的年轻男声打破了这片区域的宁静,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哟,徐大才子,罕见啊!居然在图书馆‘不务正业’,进行非学术性人际交互实验?”

封瑶循声望去,看到一个穿着做旧牛仔夹克、笑容阳光的男生站在桌旁,手里拿着几本厚厚的建筑学图册和一本《空间叙事学》。他目光好奇地在徐卓远和她自然交叠的手上扫过,带着毫不掩饰的善意与探究。

徐卓远抬起头,面部表情恢复了一贯的平静无波,介绍道:“周屿,建筑系三年级,星轨项目结构力学与空间设计临时合作成员。”然后转向周屿,言简意赅,“封瑶。”语气平淡,但没有任何回避。

周屿显然早已习惯他这种高效到近乎冷漠的介绍方式,自来熟地拉开椅子坐下,对封瑶笑道:“久仰大名了,封瑶同学。能让徐卓远这家伙放下终端,开始研究‘感受存在’这种哲学命题的,你是独一份。你知道上次项目聚餐,他对着一盘水煮鱼,现场建模分析辣椒分布均匀度与味蕾刺激最优化的食用路径,把我们都看傻了吗?”

封瑶忍不住笑出声,她能清晰想象出那个画面——徐卓远一脸严肃地盯着水煮鱼,仿佛在解构宇宙奥秘。同时,她注意到徐卓远微微蹙眉,终端屏幕似乎真的闪了一下,像是在调取“水煮鱼最优食用路径”的过往记录,并评估其作为研究课题的实际价值与可行性。

“星轨项目最近进展如何?”封瑶状似无意地问道,她知道沈雨晴也在这个跨学科的大型项目中,负责美学与人文体验部分。

周屿眼睛一亮,像是找到了知音:“正好说到这个!封同学你可能不知道,你家这位前几天在项目讨论会上,提出了一个‘空间情感映射’的构想,把我们都震住了。”他转向徐卓远,语气带着由衷的佩服,“说真的,卓远,我们导师听了你的初步模型都觉得惊艳,认为这可能是打通人因工程学、建筑学与神经科学的一个潜在新方向。他想邀请你下周来我们系做个非正式的闭门分享,深入聊聊,怎么样?沈师妹也极力促成此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