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三江奔流 > 第220章 家的守望

第220章 家的守望(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小杨,把老花镜给我。”她伸出手。

小杨赶紧将桌上那副磨损得很旧的玳瑁框老花镜递过去。周文瑾戴上眼镜,身体更向前倾了些,几乎要凑到屏幕前。

镜头扫过东观礼台,那是一张张激动、自豪的面孔。

突然!

一个短暂的、可能只有一两秒的镜头里,一个穿着浅色外套、梳着利落短发、胸前似乎别着什么的女性侧脸,一闪而过!

“小雪!”周文瑾几乎是脱口而出,声音带着惊喜的颤抖,手指下意识地指向屏幕。

但那镜头太快了,瞬间就切换到了别的画面。

“奶奶,您看到林雪姐了?”小杨也激动地凑过来。

周文瑾依然指着屏幕,眼睛还盯着那个方向,但眼神里多了几分不确定,随即又化为一种笃定的欣慰:“像,真像……就算没看清,她也肯定在那儿!还有向洋和静静,他们也在……”她喃喃着,慢慢靠回椅背,摘下眼镜,轻轻揉着鼻梁,脸上却带着心满意足的笑容。

对她而言,是否真能看清,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她知道她的孩子们在那里,在这个国家最重要的时刻,站在了最荣耀的位置上。这就足够了。这份荣耀,不仅仅属于孩子们个人,更属于他们这个家庭,属于他们周家、林家几代人的传承与付出。

她想起了丈夫,那个同样早生华发、将一生奉献给地质勘探事业的老伴。如果他还在,看到今天这一幕,该有多高兴啊。他们这一代人,吃苦受累,勒紧裤腰带搞建设,不就是为了后代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不就是为了这个国家能拥有今天这样的底气和尊严吗?

一种“夙愿得偿”的圆满感,充盈在她的心间。

***

电视里,盛典仍在继续,歌声嘹亮,彩旗飞扬。

但周文瑾老人毕竟年事已高,长时间的专注和情绪起伏,消耗了她大量的精力。她的脸上,显露出了疲惫的神色。

小杨细心地注意到了,轻声劝道:“奶奶,庆典还要好久呢,您要不要先去床上躺一会儿,我给您录下来,等您醒了再看?”

周文瑾却缓缓摇了摇头,目光依旧没有离开屏幕,语气温和却坚定:“不躺,我要看完。这样的日子,一辈子能有几回?我看着,心里踏实,高兴。”

她让小杨给她倒了半杯温水,小口小口地啜饮着,像是在积蓄力量,要继续陪伴着屏幕里的祖国,走完这完整的光荣一日。

她的思绪,不由得飘散开来。从林雪、徐航,想到了在西北戈壁的林卫东和赵庆兰。“卫东那孩子,性子闷,像他爸……他这会儿,肯定也在看,不知道他们那边,能不能看得清楚……”她知道大儿子所在的基地意义特殊,想象着他们集体观看的情景,心中又是一阵感慨。

接着,她又想到了孙子林帆。“小帆那孩子,在学校里看,不知道他们年轻人,看了是怎么想的……”她深知时代不同了,孙辈们成长的环境,与她,甚至与他们的父辈,都截然不同。他们会有怎样的感悟?这强大的国家,这辉煌的成就,能在他们年轻的心中,种下怎样的种子?

她对林帆,有着一份特别的牵挂。这个孙子聪明,却也带着几分年轻人特有的迷茫和浮躁。她希望,这场盛典,能让他看到一些比个人得失更宏大、更值得追求的东西。

夜幕,在不知不觉中降临。电视机里,开始了联欢活动的直播,烟花绚烂,歌舞欢腾,将北京的夜空装点得如同白昼。

江城的老屋里,没有开大灯,只有电视屏幕的光影,在周文瑾布满皱纹的脸上明明灭灭。她依然坐在那张扶手椅里,身上盖着薄毯,呼吸平稳。她没有睡着,眼睛依然望着屏幕,但眼神已不似白天那般锐利,而是充满了一种温和的、沉浸式的欣赏。

小杨安静地陪在一旁,不再织毛线,只是默默地守着这位心怀家国的老人。

不知过了多久,周文瑾轻轻动了动,对小杨说:“小杨,我的手机呢?”

小杨连忙将老人那部字体调得极大的老年手机拿过来。

周文瑾接过手机,用略显笨拙的手指,摩挲着键盘。她没有拨号,只是翻到了通讯录里,那几个熟悉的号码——林卫东、林雪、林向洋、林帆……她的目光在每个名字上停留片刻,仿佛能透过名字,看到他们此刻可能正在做的事情。

她知道,庆典结束后,孩子们一定会打电话来的。他们会像往常一样,在家庭微信群里热闹地讨论,或许还会开视频,七嘴八舌地分享各自的见闻和感受。

她在等待着。等待着那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将那场举国的盛典,拉回到这个温暖的小家,完成一次跨越空间的情感汇聚。

窗外,江城的夜空宁静而祥和,远处依稀传来邻居家电视里同样的欢庆音乐。

窗内,一位世纪老人,守着一室灯火,一颗心跟随着屏幕里的首都一起跃动,一起自豪。她用自己近乎一个世纪的生命的长度,丈量着这片土地从苦难到辉煌的惊人跨越,并将这份最深沉、最质朴的家国情怀,化作无声的守望,浸润在这盛典之夜的每一分每一秒里。

她守着的,不仅仅是这场庆典的落幕,更是对这个国家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对她散落四方的孩子们,最绵长的牵挂与骄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