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三江奔流 > 第277章 创新的方案:记忆的延续

第277章 创新的方案:记忆的延续(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林雪没有立刻召集家庭会议。她知道,仅仅依靠顿悟和激情,无法说服秉持不同价值观的兄弟们。她需要将那个“延续记忆”的理念,转化成一个具体、可行、甚至能打动理性务实者的初步方案。在等待大哥林卫东和二哥林向洋确定回江城时间的几天里,她几乎足不出户,埋首于老宅之中。

她拿着卷尺,仔细测量每一个房间的尺寸;她拍摄了大量照片,记录下建筑的细节、院落的光影、那些具有年代感的物件;她反复研读城市更新的相关政策文件,寻找可能支持的条款;她甚至查阅了国内外一些老建筑改造的成功案例。徐航在研究所那边也提供了远程支持,帮忙搜集了一些关于历史建筑适应性再利用和数字化保存技术的前沿资料。

当林卫东和林向洋先后抵达江城,再次齐聚老宅客厅时,气氛明显不同于上次。林卫东脸上带着奔波后的疲惫,但眼神中的坚决丝毫未减。林向洋则依旧是那副商界精英的派头,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审慎,显然也在权衡。

林帆看了看大哥二哥,又看了看明显成竹在胸的大姐,主动开口道:“大哥,二哥,大姐这几天有了些新的想法,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咱们心平气和地再谈一次。”

林卫东闷哼一声,算是默认。林向洋则点了点头,做了个“请讲”的手势。

林雪没有绕弯子,她打开笔记本电脑,连接上客厅那台有些年头的电视机,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简洁的ppt封面,标题是:**《林家老宅:记忆的延续与新生——一种创新性保护与利用方案的初步构想》**。

这个标题就让林卫东和林向洋都愣了一下,显然超出了他们“拆”与“不拆”的预想框架。

“大哥,二哥,小帆,”林雪的目光扫过三位至亲,声音清晰而沉稳,“上次讨论之后,我仔细思考了很久,也去了解了更多信息。我完全理解并尊重大哥对老宅、对父母记忆的深厚感情,也理解二哥从现实角度考虑的合理性。但我们之前的讨论,似乎陷入了一个非此即彼的陷阱。”

她切换ppt,上面出现了母亲周文瑾那本相册和随笔的照片。

“在妈妈留下的这些文字和照片里,我找到了一个关键问题的答案:我们真正要守护的,到底是什么?”她顿了顿,让每个人都看清屏幕上的影像,“妈妈眷恋的,从来不是这栋房子本身的水泥砖瓦,而是发生在这里的生活,是与爸爸、与我们共度的岁月,是嵌入这一草一木中的亲情记忆。这才是我们林家的‘根’,是真正需要传承的东西。”

林卫东看着母亲熟悉的字迹和那些老照片,嘴唇动了动,眼神复杂,但没有打断。

“所以,”林雪提高了音量,指向核心,“我们问题的关键,不应该仅仅是‘保’或‘拆’这栋物理意义上的老宅,而应该是——**如何让凝聚在这里的家庭记忆与精神,得以延续和传承?**”

这个问题的抛出,让林向洋也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基于这个思路,”林雪切换下一页ppt,上面出现了“创新方案核心思路”几个大字,“我提出一个可能的方向:我们不完全反对城市更新,不僵化地要求原封不动,但我们积极与政府协商,争取对老宅进行**‘适应性改造和保护’**,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一拆了之!”

“适应性改造和保护?”林卫东皱起眉头,对这个陌生的术语带着本能的警惕,“怎么个改造法?大动干戈的话,跟拆了有什么区别?”

“大哥,您别急,听我慢慢说。”林雪理解他的担忧,耐心解释道,“我的初步设想是,我们可以争取**保留老宅最具特色的外立面结构、门楼和院落的整体格局**。这是老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它在街区肌理中的身份标识,也是我们童年记忆最直观的视觉锚点。只要它们还在,老宅的‘魂’就还在。”

她展示了几张国内外类似改造案例的图片,那些老建筑外表依旧古色古香,但内部却焕然一新。

“然后,在保留外部风貌的前提下,我们对**建筑内部进行彻底的现代化改造和加固**。更新老化的水电线路,改善保温隔热性能,增加独立的厨卫设施,安装现代化的生活设备。目标是让内部空间满足现代居住的舒适、安全和便捷要求。这样,既留住了‘面子’,也改善了‘里子’。”

这个兼顾的思路,让林向洋微微颔首,这至少考虑了居住品质,不再是单纯的情感绑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