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大不列颠之影 > 第二百一十九章 公忠体国的黑斯廷斯

第二百一十九章 公忠体国的黑斯廷斯(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晨光穿过高大的法式窗格,斜斜地洒在长桌上的银餐具上。

兰开斯特门36号,亚瑟·黑斯廷斯爵士宅邸的餐厅一如既往地安静,只能听见钟摆的滴答和翻动报纸的沙沙声。

女仆贝姬端着托盘从厨房走出,围裙下摆随着步子一晃一晃。

“爵士,早餐已经准备好了。”

她放下托盘,托盘里的东西依然是亚瑟爵士最爱的老四样:新煮的红茶、溏心蛋、烤得焦黄的面包,以及几份迭得整整齐齐的晨报。

白瓷茶壶在托盘上冒着热气,茶香和油墨味混在一起,让人一嗅便知道,那是《泰晤士报》的味道。

“辛苦你了,贝姬。”

亚瑟坐在餐桌旁,身上只披了件睡袍,他的脸上还残存着些许宿醉的味道。

对于参与了昨晚白金汉宫音乐会的音乐家们来,演奏仅仅只是工作的一部分,在音乐会结束后,还有一场宫廷晚宴与舞会需要参加。

而这帮在音乐会上出尽了风头的音乐家们,成为话题中心自然是理所应当。

白金汉宫的灯火、香槟、丝绒、笑声以及夫人们身上的香水气,一切的一切都令人感到头晕目眩。

亚瑟还记得,第一个围上来的是陆军少将乔治·罗素勋爵的长子、内务大臣约翰·罗素勋爵的侄子,今年17岁的弗朗西斯·查尔斯·黑斯廷斯·罗素勋爵。

从这个年轻人的中间名就能看出来,没错,他与亚瑟·黑斯廷斯爵士存在亲戚关系。

或者,他是与黑斯廷斯家族存在亲戚关系,因为他母亲的伯父正是第一代黑斯廷斯侯爵。

如果仔细推敲辈分,那罗素勋爵喊亚瑟一声表叔那也是应该的。

实际上,罗素勋爵对于他这位警察表叔并不感冒,但架不住他的心上人伊丽莎白·萨克维尔-韦斯特姐是亚瑟爵士的狂热粉丝,当然了,韦斯特姐是今天刚刚成为狂热粉丝的。

韦斯特姐从前虽然听蓝袜社的夫人们提起过七年前的那场黑斯廷斯狂潮,但真正看到黑斯廷斯先生登场演出,今天还是头一遭。

毕竟七年前那会儿,韦斯特姐才12岁,那时候她还居住在剑桥郡的老家,并不经常有机会来伦敦看演出。

但是,这并不妨碍韦斯特姐第一次来看亚瑟的演出,便迷恋上了这位很可能是英国当代最杰出的作曲家。

于是,在韦斯特姐的强烈要求下,罗素勋爵这才不得不厚着脸皮将她引荐给了他的亚瑟表叔。

不过好在结果不错,表叔为人十分和善且厚道,他不止夸奖了韦斯特姐的音乐理解,鼓励她继续精进钢琴技巧,而且还在她的面前不着痕迹的抬了罗素勋爵一手,他是个十分可靠且英俊的伙子。

而在撮合了这对鸳鸯以后,公使夫人又围拢了上来。

“下周我会在格罗夫纳广场举办一场型聚会,您如果肯来的话,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我在柏林的时候,曾经有幸看过您编曲的《图兰朵》,真是毕生难忘。如果您有空的话,改天不妨来我那里坐坐,我的女儿,加布里埃莱有事没事就会提起您呢。”

虽然夫人们遣词造句各有不同,但她们的核心诉求无一例外的,都是希望邀请亚瑟加入她们举办的社交沙龙。

毕竟对于这帮外交官的妻子来,经营好丈夫的社交圈便是她们最重要的职责,而有了亚瑟·黑斯廷斯爵士这样能在白金汉宫音乐会拔得头筹的作曲家坐镇,那社交沙龙的整体格调都可以提高不少。

只不过相较于与这帮“心怀不轨”的公使夫人们打交道,还是应付那群刚刚踏入社交圈不久的贵族姐比较轻松。

这帮姐们通常只会带着无害的好奇心,围着亚瑟发问,问他的指挥棒是什么材质的,问他的灵感来自哪位缪斯。

亚瑟当然不可能告诉她们,他真正的“缪斯”是一场政治阴谋。

其中最靠近他的一位姐,年纪大概十七八岁,灰蓝色的眼睛里还带着些“愚蠢”的天真,问出的话题也尽是些可以让亚瑟爵士闪转腾挪的漏洞:“爵士,您指挥的时候为什么从不看观众?是不是因为害羞?”

“害羞?或许有一点,不过主要是因为……我想专注于我自己的心中所想。”

“那现在呢?”她眨了眨眼:“那您现在在想些什么?”

“我在想……”亚瑟抿了一口香槟:“要是我再靠近一步,您父亲今晚恐怕就得派人来找我了。”

这句话成功让那位姐脸颊泛红,而周围的夫人们也笑得更欢了。

而围观者的反应,也足够给老条子留下带着香槟杯从容撤退的空档。

当然了,亚瑟爵士本可以在这里多逗留一会儿。

但是考虑到附近有许多“火力配置”十分豪华的夫人在场,譬如利文夫人等人。因此,为了避免陷入敌人的包围网,他不得不强行撤出阵地。

毕竟,他这个刚刚演奏完《威灵顿进行曲》的大作曲家,总得吸收点威灵顿公爵调兵遣将的精华之处。

因为哪怕是威灵顿公爵这样的名将,在面对拿破仑麾下的法国炮兵时,也得老老实实的在滑铁卢的山岗上结硬阵、打呆仗。

更何况,此时维多利亚和弗洛拉也都在场呢!

亚瑟把思绪从昨夜的华丽中抽回现实,低头翻开《泰晤士报》,头版便是对昨晚音乐会的报道。

《欧洲钢琴之王的争端,被终结》

近几个月来,整个欧洲的音乐界都在关注着同一个问题:谁才是当今最伟大的钢琴家?

巴黎与维也纳的报章已为此争论不休,一方称弗朗茨·李斯特先生为“弹钢琴的拿破仑”,另一方则拥戴西吉斯蒙德·塔尔贝格先生为“最完美无缺的钢琴君主”。而昨夜,在白金汉宫举行的音乐会上,两位大师几乎在同一屋檐下接受了最严苛的评判,那便是维多利亚女王与各国公使的耳朵。

塔尔贝格演奏的《摩西幻想曲》以柔和的触键与优雅的旋律征服了听众。这支取自罗西尼歌剧的曲目,在他手下化为层层迭迭的水波,左右手交错之处,旋律如人声合唱般清澈。女王陛下尤其喜爱其中那段圣咏式的旋律,台下的贵宾也盛赞其为“真正合乎教养的音乐”。

然而,当李斯特坐上琴凳时,激情、挑衅、狂喜与忏悔的情绪瞬间充斥白金汉宫。《唐璜的回忆》,一部既放荡又辉煌的音乐剧场。几位夫人甚至在演奏过程中忍不住惊呼出声。如果塔尔贝格的演奏是优雅的祈祷,那么李斯特的演奏便是彻底的诱惑。

两位钢琴巨匠的角逐本已将晚会推向顶点,但真正的高潮,却出现在最后。

正当全场仍沉浸于李斯特的“钢铁与烈焰”时,一位出人意料的音乐家登上了指挥台——亚瑟·黑斯廷斯爵士。

他的出现原本并未引起太大波澜。

毕竟,一位阔别舞台已久的钢琴家,很难被视为能与两位钢琴巨匠相提并论的艺术人物。

可事实证明,所有人都错了。

当亚瑟·黑斯廷斯爵士登上指挥台,指挥自己的新作《威灵顿进行曲》时,音乐会的气氛为之一肃。

这部结构严谨、气势恢宏的作品,既有英伦传统的克制,又兼具战争史诗的力量。乐声行进如列阵的军队,结尾处的铜管齐鸣,使全场震动。当最后的和弦下时,管弦乐团的余韵在穹顶下久久回荡,观众席上却寂静无声。

此后,人们已不再谈论哪位钢琴家更伟大。

因为昨夜最耀眼的名字,属于亚瑟·黑斯廷斯爵士和他的《威灵顿进行曲》。

……

通常来,当一个人看到新闻报道对自己如此吹捧时,难免会心生得意。

但亚瑟看到这里,却禁不住皱起了眉头。

因为他记得自己已经有好一阵子没有请《泰晤士报》的编辑和记者们吃饭了。

虽然帝国出版坐拥《泰晤士报》的三成股权,但实际上,公司对于这家英国发行量最大报纸的控制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现如今,在《泰晤士报》内部话语权最大的依然是他们的主编托马斯·巴恩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